新浪财经

北大卢锋:中国没有粮食安全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 11:07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余力 葛清 韦黎兵 发自北京

  如果仅计算大米、小麦和玉米这三种谷物,中国已经十几年是净出口了,如果算上大豆,中国的粮食自给率是95%

  -我们已远离粮食的绝对匮乏威胁,但仍需要克服中短期的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需要提供更高品质、更环保的食品,只是这些已是现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问题

  -一般而言,粮食供给对价格的反应要一两年时间才能体现。在这期间,粮价可能还会上涨

  -国际粮价如此上涨,中国国内的粮价仍相对较低,虽然减低了CPI的上涨压力,但许多地方却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并不令人欣慰

  卢锋 PHOTOTEX/图

  国际粮价暴涨原因

  南方周末: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就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的后果发出预警,海地等国家已因粮食短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全球又一次面临粮食危机?

  卢锋:从相关数据看,去年9月国际米价还是330美元/吨,今年3月28日已经涨到760美元,超过了1974年5月625美元/吨的历史记录。但这只是名义价格,如果用调整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价格,以1982年美元不变价计算,当年的价格是1200多美元,现在的价格调整后估计不到600美元,仍只有历史峰值一半左右。

  而且,去年9月份米价和小麦价格在国际上大体相同,小麦价格甚至还要略高一点,这在国际市场上是相当反常现象——过去半个世纪小麦单位价格通常相当于大米一半左右。现在的米价涨到高于小麦,应当是相对比价回复到比较正常水平的表现。

  1973-74年的全球粮食危机以来,全球粮价并没有象某些人当时预言的那样会“无休止地直线上升”,而是一段时间后大幅下降。与其他大宗资源性商品类似,现在的粮食价格上升,显现出周期性,1995年是上一个周期的高点,以真实价格衡量,目前大米、小麦价格正在接近、但还没有到达1995年的水平。

  从数据看来,我没有感到现在是世界末日。

  南方周末:这次全球粮价上涨只是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吗?

  卢锋:是周期叠加了其他因素,石油价格狂涨、美元弱势、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生物燃料对玉米的消耗等等。

  石油涨价是引发1970年代全球粮食飙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石油涨价使得机械化农业的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同时,化肥等石油下游产品,也跟着涨价,会进一步推高农产品的价格。目前已涨到118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下,粮食价格的上涨并不令人意外。

  相对于欧元、英镑等其他主要货币,美元一直处于持续贬值中,即使其他因素不变,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考虑美元有效汇率变动,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标价上涨中大约有两成是美元汇率变化结果。

  而全球充溢的流动性,使得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后,一些投机性资本转向商品期货市场,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场波动。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