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京沪高铁重塑中国区域新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 01:38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孙小林

  4月18日,经历了18年风风雨雨的京沪高铁终于全线正式动工。

  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将政治中心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串联起来。串起来的还有另外一座直辖市天津。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也在这条线上。

  京沪高铁将成为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的“陆上京杭大运河”。

  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程必定告诉本报记者:“京沪高铁对整个中国经济格局影响比较大,南方地区的生产要素将进一步向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转移,中国南北发展将更加均衡。”

  然而,京沪高铁的联动意义远不局限于此。京沪高铁的背后是华东和华北乃至东北、西北大片腹地突围与崛起的梦想。一幅中国区域新政经地理画面即将呈现。

  环渤海对接长三角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全线共设21个车站,京沪之间单程只要5个小时,而此前京沪铁路最快也要9个多小时。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旅途时间变短了,人员往来更方便了,但这种影响远非如此,更多的生产要素将向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集中。”天津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浙教授说。

  以山东这个环渤海区域省份为例,京沪高铁建成后,山东省经铁路到北京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5小时缩短为1.5小时,到上海的时间由目前的8小时缩短为3.5小时。

  然这种交通日益便捷的背后却是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之间略显尴尬的互动。比起引人瞩目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交流,长三角和环渤海之间的互动则显得较少。

  “这与环渤海自身的特点有莫大的关系,环渤海地区目前尚只能说是个地理概念,而且该地区发展水平非常不平衡,不能说是一个经济整体,所以谈何与长三角互动。”山东省科技厅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京沪高铁的开建则为这种互动打下了基础,也为山东对接长三角提供了便捷的选择,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该官员认为。

  外界之所以如此期盼环渤海能够对接主三角,是因为两地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环渤海地区在能源、重型机械制造业等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而长三角是在市场培育、民营经济和企业国际化、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则领先较多。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张志元教授以位于环渤海的山东的产业结构为例子来说明环渤海和长三角之间的互补性。他分析,山东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格局,即便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山东半岛,农业比重也依然偏大;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一半。

  显然,两地的互补性为环渤海对接长三角打下了合作的基石。同时,京沪高铁建成后,也为环渤海的能源南运到长三角扫平了运输上的障碍。

  “京沪高铁的投入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三角一带的资源紧张问题,这对于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平衡发展会起到十分主要的作用。”张志元教授说。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