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岐山首次应战高通胀:要增长也要抑制通胀(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0:22 南方周末

  时年45岁的王岐山正是在那时走向更多人的视野。1993年6月,王岐山正式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在这里,他必须应对人生的第一场严峻挑战。

  为配合中央应对此轮通货膨胀危机,从199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取一系列货币紧缩措施,大幅度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1993年7月11日,央行宣布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从两个月前的9.18%骤然提升到10.98%,此次加息周期间隔时间之短、幅度之大,创下了历史之最。与此同时,央行还在全国范围内清收超过限额的贷款,削减基建投资,停止用“白条”支付农民的粮款。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年的数据显示:到1993年7月底,央行收回的拆借资金达332亿元,增加储蓄405亿元,通货膨胀开始得到有效遏制。“王岐山当时作为朱镕基的得力助手,不仅经受了考验,更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他做事果敢、雷厉风行的风格,也为自己积累了应对通胀的宝贵经验,这对他日后被委以重任非常关键。”3月13日,经济学家谢国忠对南方周末记者回顾。

  组建中国首家投行

  1994年,王岐山回到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担任行长兼党委书记。直到1997年,王岐山一直在这里度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尚处于破冰期,银行事关国家经济命脉,一直受到政府最严厉的管制。但王岐山却选择在此时做了一件“最先吃螃蟹”的事情。他多方奔走,最终说服政府高层同意与国际上最知名的投资银行之一摩根士丹利合资组建中国第一家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并亲任董事长。

  在此过程中,王岐山结识了包括现任美国财长鲍尔森在内的一大批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的领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今天,注册资本已达1.25亿美元的中金公司已成为国内最负盛名和最具实力的投资银行,并成功举荐了一大批巨型中资公司在海外上市,为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和走向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更大的考验和挑战还在后头。

  铁腕处理广国投破产案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是他选择了历史的话,这一次,却是历史选择了他。中国金融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再次把王岐山这个名字推到了前台。

  1998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中国内地最大的窗口信用公司——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广国投)因严重资不抵债被中国政府宣布破产倒闭。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国际金融界。此前,广国投及其下属三家子公司在没有得到政府担保的情况下,向境内外多达一百多家金融机构大量借贷。后经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审计,广国投总资产214亿元,总负债361.45亿元,资不抵债 147.45亿元。这其中,境外债权人数超过130家,金额近160亿元。

  1998年10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关闭广国投。并决定:对广国投登记的境外债权人和自然人债务予以优先偿还。然而,在广国投的全部债务黑洞被完全掀开、债务规模远远超出中央政府最初预料之后,为了严肃整饬金融秩序,中央政府痛下决心,决定让广国投彻底破产,以儆效尤,并按照国际通行的破产做法,对所有债权人一视同仁,不再对境外债权人的债务予以优先偿还。这意味着,这一百多家境外债权人将自食苦果,其贷给广国投的巨额资金将血本无归。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