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出口生态样本:报价与人民币赛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 01:22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徐益平 “这些年来,自己就是在与‘报价’斗智斗勇,太累了。”何文武说。苦苦艰守数月之后,这名宁波一家轴承出口企业的外贸业务员3月初向公司提出了辞职。 在企业里,何文武的主要工作是与国外客户接洽,寻找生产厂家下订单。“但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业务非常难做。”他说,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变化,加上轴承属微利行业,“一旦价格报不好,很容易亏损。” 与报价或人民币汇率“博弈”,眼下已成为浙江外贸企业的常态。尽管它们努力异常,收效似乎甚微。 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可资佐证。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2月,浙江“外贸第一市”宁波出口26.48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这是2000年以来的首次单月出口负增长。另据杭州海关透露,前两个月,整个浙江省出口220.8亿美元,增长13.7%,但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3.2个百分点,且低于全国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其中2月出口89.2亿美元,下降6.8%。 博弈:报价VS升值速度 何文武承认,自己去年做过几单“比较失败的生意”,问题就出在“报价”上。 外贸企业每笔订单大致经历如下过程:与国外客户洽谈,确认价格、交付等条件;将订单交工厂生产;产品交付。“由于流程较长,报价如果跑不过人民币升值速度,只能亏损。”何文武说。 他举例,之前所在公司每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左右,2007年初,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大致1∶7.8,到2007年底为1∶7.3,差价达0.5元,“因汇率改变,公司直接收益减少250万元人民币。当然,交易过程以当日汇率计算,实际损失没那么多,但累计也有上百万元。” 这类例子在浙江比比皆是。杭州纺织企业汉帛国际副总经理沈宝忠透露,2007年因汇率跳涨,公司损失1.2亿元利润。宁波宁兴金海水暖器材公司总经理岑国辉表示,该公司出口利润去年下降了2/3。 “所以,在报价时必须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何文武说,“但这很难,交付期越长就越难。” 对何文武的说法,宁波一家服装企业外贸业务员李克深有同感。他向早报记者介绍,之前公司一直根据三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可能的变化报价、接单,但2008年后,这种“提前预判”已赶不上人民币升值速度了。“谈判时仅有的利润,在几个月后交单时随着人民币升值化为乌有,甚至亏本。” 浙江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也表示,由于部分输美订单是按6.7-6.8的汇率签的,一旦汇率继续上升,每亿元人民币出口额中至少蒸发600万元利差,“不要说盈利,不亏就不错了。” 抉择:“亏本”OR“弃单” 尽管汇率变化给浙江中小出口企业带来很大变数,但这还不是其承担的全部压力,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调整等同样让他们难堪其重。 温州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月,该市工业企业“高进低出”态势加剧———受燃料、动力、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等价格普涨影响,当月工业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比上年同月上涨8.5%,创三年来新高;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月仅上涨1.9%,两者的差距由去年的4.6个百分点扩大到6.6个百分点。 “今年是纺织业最困难的一年,企业成本总体上升20%~30%。”浙江富丽达纺织有限公司进出口贸易部负责人高宜恩说。中国最大的民营鞋企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也表示,鞋产品成本大约上涨20%~30%。 据了解,浙江外贸企业利润一般在3%左右,但一笔交货周期在三个月左右的订单,汇率损失往往超过3%。在汇率造成的结算风险和各种成本压力下,一些企业选择放弃订单。 “但弃单的决定并不容易做出,一些重要客户的生意不能不做。失去一个重要的客户,可能多年无法挽回,所以必须冒赔本的风险。”宁波一家服装企业的外贸业务员李克说。他透露,当地就有一家文具外贸公司,2007年2月报的价,当年10月还在亏本出货。 另一些企业则是被动“弃单”。李克介绍,为消化成本,今年公司给美国客商的报价同比上升15%左右,“基本不被接受,部分订单因此转向印度、越南等地。” 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建雄则透露,今年前两个月,该公司出口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过去半年多来,由于对人民币升值步伐估计不足,企业收汇时往往亏损;但现在调高人民币升值预期后又难以接到订单,有点进退两难。” 浙江官方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局面:据杭州海关统计,前两个月,浙江对美国进出口45.3亿美元,下降0.8%,这是继1997年1月以来11年多首次下降。其中,对美出口38.7亿美元,下降4.2%。 相关报道: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