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内房地产商开始自食囤房囤地恶果(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00:41 中国经济周刊

  在去年7、8、9三个月内,一些地产上市公司开始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圈地。重庆、成都、武汉、长沙、沈阳以及珠三角一些地区的二三线城市相继落入圈内。在上市公司强大资金支持下,全国各地不断有“地王”浮出水面。

  在地价已经“炒翻”的状态下,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仍旧跟风“冒进”,把有限的资金投入购地,期待能够以此快速扩张。

  而今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通知》规定,土地闲置两年的将无偿收回;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按土地交易价格的20%收取闲置费。这无疑是给了期待囤房囤地赚取高额利润的房地产商一记沉重的打击。

  杨少锋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大部分企业在2007年都是超速扩张,因而导致绝大部分公司资金链都非常紧张。2007年前10个月是中国土地市场最疯狂的10个月,土地楼面价超越周边房价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多开发商都卷入到疯狂圈地大潮中,投入了所有资金来圈地。而2008年房地产市场由于银行按揭政策、银根紧缩等政策的调整,重要特征是‘缺钱不缺地’,大肆疯狂圈地的开发商开始处于资金链吃紧的状态中。”

  经历了“跑马圈地”和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之后,曾经困扰房地产公司的“地荒”问题转为了“钱荒”。“一旦市场需求出现回落,这些后拿地开发商完全可能降低利润期望值,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甚至低于“天价地”开发商的成本价格),天价地将很可能成为这些开发商的滑铁卢之战,严重的,可能导致这些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甚至于破产。”杨少锋分析。

  谁能“不抛弃、不放弃”

  面对吃紧的资金链,中小房企面临生死抉择。有分析认为,这正合了地产巨头们的心意,巨头们可借此大批收购中小房企实现扩张。而事实上,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这些地产商看上的并不是这些企业,真正的意图是这些中小地产商手中的土地。而且据知情人士透露,现阶段到2008年年底是外资进入内地楼市“抄底”的好机会。事实上,持有这样观点的境内外投资者并不在少数。

  今年2月底,瑞银集团就与金地集团共同成立了房地产投资合伙企业,在内地房地产市场投资10亿美元资金。

  “目前国家的宏观政策就是在规范市场,资力不够的小企业就自然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这很正常。这种现象会在2008年更加明显,房地产行业会有更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呈现。”北京四达房地产经济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少锋分析说。

  潘石屹也表示,在去年和前年经济高潮时期大家喜欢用土地储备的数量来衡量房地产公司的实力和规模,但今天在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货币从紧的双重压力下,则需要做好过冬的准备,评价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指标也随之要发生变化,“大家对一个企业更看重的应该是它的现金量和存款量有多大,负债率有多高,以及速动比率等指标。”

  资料:(每股现金流:现金流是指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用现金流量金额除以发行的股票的数量就能得出每股现金流。每个房地产公司在具体的房地产项目上都会表现为一定的现金流量,也就是说每个项目的投入资金和收益在项目开发上的不同时间段表现为现金流——流入和流出。流入为正,流出为负,加和就是现金流,如果现金流为负说明在考察项目时间点上项目没有净的收益,这个数值除以流通股数量就是每股的现金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