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顾雏军败局内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 10:31 《法人》

  潜规则或显规则

  意味深长的是,就在格林柯尔崩溃的前两年,顾雏军还与一位记者有过这样语重心长的表白:“我认为应该注意规范,不能拿规则当儿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有一定资产规模的人,千万不要拿规则去赌——赌注太大。我曾对部下说,不要拿规则当游戏。”

  基于顾雏军在西方受过良好教育的背景和作为科研人员的身份,不会有多少人怀疑顾雏军对法律规则的敬畏和坦诚。但正是这位熟知产业规则的知识型企业家,对那些或明或暗的潜规则却一无所知。

  顾雏军虽然凭着他不同寻常的胆识和冒险精神,曾经创造了中国家电行业鲜有的成功故事,但格林柯尔系掌控的所有企业十有八九都与所在地区有着一种讳莫如深的积怨。为了降低格林柯尔系冰箱的采购、物流和销售成本,尽快实现从制冷剂到核心配件压缩机到整机的产业链整合,顾雏军每收购一个企业之后所作的第一项改革,就是立即推行他的全球采购计划——毫不留情地斩断与地方配套服务企业原有的利益链条,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行招标和择优采购。这一做法的效果尽管立竿见影——在极短的时间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然而在顾雏军和习惯了坐享其成的当地配套企业甚至地方政府之间,却从此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原科龙的一位高管曾经估算过,沙滩椅作为科龙空调的促销产品,每年都要消耗数十万把,在顺德当地采购的价格是90元一把,而在浙江订购的只要不到40元,这还包括送达目的地的发货费用,光这一项采购,就能为科龙每年节省上千万元的支出。

  顾雏军的全球采购计划得罪的显然不只是在格林柯尔入主之前的那些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很多时候其实是破坏了由来已久的地方官商生态,有意无意的挑战了那些千古流芳的人情规则。顾雏军从不和地方政府的官员套近乎也是出了名的,他总认为照章纳税、大量解决就业问题就是帮了地方政府的大忙,实在没必要对那些政府官员点头哈腰。据说,有一个地方的两位官员在得悉顾雏军落马之后,竟然举杯相庆。根据此间观察人士的另一种解读,同样足见顾雏军的自命清高、不与官员交好的形象——顾雏军作为掌控巨额财富、在全国拥有多家企业的大老板,在他受到法律规制以后,居然没有带出任何一位官员与其不干不净的利益关系。

  毫无疑问,顾雏军选择远离权力的家电行业并非装模作样。这个竞争相对充分的行业尽管没能够让他好梦成真,但他悲情地为后来者导演了——毕生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家,如何历练既要适应市场、又能适应社会的创富人生。

  被称为中国商界“常青树”的鲁冠球,他精心打造的万向帝国也曾深受顾雏军的尊敬,但顾雏军却没有从中看到自己急切需要的答案:万向模式最好的地方与其说是这个模式本身,不如说是鲁冠球在改革开放30年里的一次次危机中表现出来的惊人的适应能力。

  关于顾雏军,再也没有比经济学人钟朋荣更加合情合理的感慨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人脉关系的商业环境里,要做好企业光实干还不够,还得把关系做好。顾雏军在那些规范的市场环境可能行得通,但在目前的环境下肯定会碰壁。”顾雏军若狱中有知,当引为知己。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