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顾雏军败局内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 10:31 《法人》

  雄心是把双刃剑

  作为受惠于政府最小程度干预的家电行业,顾雏军对它的选择一开始就困难重重。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品牌的冰箱企业已经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区域市场的划分也固若金汤,任何外来力量都不可能直接渗透其中。收购,成了顾雏军唯一的选择。

  直到2004年当科龙、容声、华宝、美菱这些冰箱业的金字招牌尽收格林柯尔囊中的时侯,顾雏军几乎被看作整个冰箱行业的偶像。可是当他2000年第一次出现在国内家电行业舞台时,没有任何业内人士把这个推销顾氏制冷剂的文质彬彬的书生当回事。顾雏军登门拜访科龙时甚至都没有得到与当时的老板坐下来说话的机会。

  在顾雏军看来,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后来者,成功的收购或许是迎头赶上那些业界翘楚的最后良机。无论是出于明智的战略决策还是一时的心血来潮,顾雏军明白,对成就其个人雄心来说,在2000年前后开始实施冰箱企业收购计划真是太走运了。

  外企的蜂拥而至,国有企业的雄厚资本和技术实力,造就了这个行业迅速而短暂的繁荣,这无疑给了海外归来的顾雏军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机会。数以百计的国有冰箱企业由于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和产权、管理层含糊不清的制度设计导致的效率低下,使多条生产线令人痛心的闲置并日益变得锈迹斑斑,许多地方政府为尽快摆脱包袱,对这种萎靡不振的冰箱企业则急于出手。一时间,基于“国退民进”的国企改革蔚然而成为潮流。这一切,在顾雏军眼里却成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和智慧,冰箱产业的整合将触手可及,格林柯尔系也将随着一系列成功的收购而迅速崛起。

  短短的三年时间,顾雏军就已如愿以偿。除了拥有科龙、容声、美菱、吉诺尔这些冰箱品牌,还以极低廉的价钱轻松地获得了全国大部分闲置冰箱生产线,并坐拥中国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从而赢得独一无二的价格优势。“顾雏军进入冰箱行业后,就已经没有什么人还会惦记这个行业了。”原格林柯尔一位副总裁至今仍禁不住感叹。

  值得指出的是,顾雏军感兴趣的那些企业在被收购之前,大都债台高筑,风雨飘摇。正是顾雏军非凡的领导手腕把一个个陷于困境的企业重新带进了最具活力的公司行列,格林柯尔系也因此以“成长速度最快”而独步中国。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细节令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在格林柯尔宣布掌控合肥美菱的当天,美菱的股票一开盘就跳上了涨停板,慢慢吞吞的ST科龙也开始爬升,仅仅3天,科龙甚至摘掉了ST帽子。

  通过收购获得迅速增长,这几乎是顾雏军得以一往无前的唯一利剑。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无比锐利让格林柯尔在家电制造领域独领风骚,同时也使顾雏军在触犯法规和加速壮大企业的渴望之间不得不经常作出痛苦的选择。对于顾雏军来说,其主要问题不在于他掌控的公司能否以迅猛的速度增长,而在于能否换一种方式增长。

  伴随着顾雏军的落马和格林柯尔系的土崩瓦解,一个顾氏败局的形成轨迹也逐渐清晰起来,当顾雏军无法做到放弃对收购的依赖并换一种增长方式的时侯,他其实与司法机关指控他的三项罪名就越来越近了。为了筹措收购的资金,他不得不虚报注册资本,不得不挪用资金,甚至不得不违规披露或不披露上市公司的重要信息。

  按照原格林柯尔的一位副总裁的表述方式,顾雏军的铤而走险与积重难返、严重滞后的金融体制有关。由于私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有限,顾雏军为了筹措收购资金,常常被迫把自己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发挥到极致,而这种超限发挥正是顾雏军今日招来牢狱之灾的诱因之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