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遭“感冒”侵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13:16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中国经济遭“感冒”侵袭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数据的“冷与热”,又如何治愈中国经济的“感冒”病症?

  本刊特约作者 张龙清/文

  日前公布的中国1-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涨幅创下2006年12月来的新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3%,低于去年大多数月份的水平;外贸出口增速从去年的20%左右跌至6.5%,贸易顺差大幅回落。与此同时,2月份CPI创下12年来新高,CPI同比上涨8.7%。上述数据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是中国经济患上了“感冒”——头脑发烧而四肢发冷,热的是物价,冷的是投资、出口等带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引擎。治病要对症下药,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数据的“冷与热”,又如何治愈中国经济的“感冒”病症呢?

  中国经济患“感冒”

  人的感冒往往是在大汗淋淋的时候,突然降临一场没有防御措施的寒流而造成的。此次中国经济身患“感冒”如出一辙。

  自2001年起,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持续扩张期: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42.5%,年平均为41.2%;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8.4%上升为2006年的10.7%,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8%。这6年间,投资贡献率为49.4%,其中固定资本形成贡献率为46.2%。同时,外需在这一阶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2006年间,年均净出口率达4.1%,且呈上升之势, 2006年更是高达7.3%;年均净出口贡献率为9.8%,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作为本轮经济周期波峰的2007年,上述各项指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轮以投资和外需为主导型的经济增长,在2007年热度不低。

  为此,2007年中国开始出台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为中国经济降温:在外需方面,采取了取消出口退税、实施出口配额以及加强环境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对出口进行调控;在货币政策方面,进行了多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信贷规模控制等紧缩性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我们看到,2007年10月份以来,出口和投资增速稳步回落,中国经济向正确的轨道上驶来。

  本来,按照设想的调控节凑和力度,热度会逐渐降低,经济增长风险也会逐渐减弱。但是,由于宏观调控有一个时滞效应,经济热度不可能一下子褪去。恰在此时,这种渐控的中国经济在2008年以来突然遇到了两股突如其来的寒流冲击,使得中国经济温度还没有调控下来的时候,浇了一身冷水,出现本文初所述的症状也就不可避免了。众所周知,这身冷水就是中国百年不遇的“南方雪灾”以及美国的次贷危机

  “南方雪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农作物、蔬菜的大幅减产,家禽的大量死亡,从而导致食品供给更加严峻,再加上春节因素、翘尾因素的影响,使得通货膨胀高居不下,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经济“热”的一面。另外,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消费支出走弱,造成中国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贸易顺差大幅度回落,进而带动投资也相应减弱。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经济“冷”的一面。

  不利症状有望缓解

  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的“冷”与“热”做进一步地分析发现,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首先来看“热”的方面,也就是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本文从货币的角度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图1给出的是2006年以来中国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情况。可以看出,M1、M2从2007年起一直维持在15%以上的高增长率,M1增长率更是从2007年8月份超过了20%。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从2006年11月份以后,M2增速一直低于M1增速。货币政策理论告诉我们: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M1增速高于M2增速,表明需求强劲有涨价风险。因此,从2006年11月份开始,物价上涨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到目前为止,这种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