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蒂格里茨:我怎么看这场危机(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22:37  CCTV经济半小时

  斯蒂格里茨对于中国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如何评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表示,中国将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作为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对于中国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又如何评价呢?

  记者:“中国目前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样紧缩的政策不仅不会让经济健康发展,反而会熄灭经济发动的引擎,您是怎么看的呢?”

  斯蒂格里茨:“十年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建议面临经济衰退的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实际上是强制他们采取这样的措施,这实际是一场灾难,它完全摧毁了人们对经济的信心,所以实际上这种政策后来被证明,它们应该完全为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负责。”

  1997,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泰国、印尼与韩国政府提供紧急贷款援助,同时要求这些国家必须实行“紧缩政策”,印尼的利率曾一度提高至60%,然而这一在美国屡试不爽的调控手段非但没有抑制通胀,反而引起了印尼国内经济的极度萎缩,投资和消费被极度抑制,大量企业倒闭,16家商业银行被关闭,大批民众失业,经济的困境甚至引发发生了次年印尼的政治动荡,苏哈托随后宣布下台。由于这一紧缩政策造成的巨大失误,当时美国甚至有学者建议解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记者:“那您怎么评价中国紧缩的货币政策?”

  斯蒂格里茨:“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利率,而应该关注这些资本流向何处,我们能否引导这些资本流向正确的领域,如果热钱流入是为了进行房地产炒作,那么无论利率怎么变,这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资本流入是为了建立新的工厂,提供新的工作岗位,支持和发展中小企业或服务业,这才是它们正确的流向。”

  记者:“那中国目前的投资就是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资源上的,您觉得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可以防止基础投资过热呢?”

  斯蒂格里茨:“我们的目的是阻止投机性资本的大量流入,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引导这些资金流向那些需要资金的新建和扩建企业,美联储在这方面做的很差,声称他们只有利率这一个工具,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子的,他们有其他的调节工具,例如,它可以要求购房者提高首付比例,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记者:“您能给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一些具体建议吗?实施该政策的好处和风险分别是什么呢?”

  斯蒂格里茨:“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内,总是会存在来自国际市场食品和能源的通胀压力,如果这些商品价格上升,想要继续保持价格总水平不变,就必须确保其他商品价格下降,这是以增加失业为代价的,于是情况会越来越糟,所以,解决这种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工具是有限的。

  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愿意干涉市场的发展,但中国应该明白,每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体都会干预农业市场,干预食品市场,因为农民没有能力承受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我们都知道,西方国家通过很多方式来干预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出于保护穷人的目的,我们有食品补贴券制度,因为部分穷人无法负担食品开支,如果食品价格上涨,形势就会变得非常严峻,例如那些城市里的流动人口,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认真考虑什么样的政策干预将会更好的保护那些最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影响的人群,怎样能够使国内市场免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

  中国目前最应该关注的是通货通胀问题,通胀的原因主要是能源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的上涨,例如国际大米和小麦的价格都在上涨。这些价格的上涨,与中国的举动有关系吗?如果中国提高利率,对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不会形成多大的影响。那么人们就会问,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到底有没有用,治理会不会成功。在过去成功的事例中,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较高的利率会导致本币的升值,本币升值意味着以本币标价的食品和能源价格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通胀压力。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利率提高过多,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半小时观察:这次危机是一场考验

  温家宝总理说过:“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这些不可测的因素至少包括美元走势、油价波动、资本市场震荡、世界政治迷雾以及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弱势美元,它相当于把次贷危机所产生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压力一股脑地压到了中国头上,压到了欧元区的头上。对于中国和欧洲来说,这确实是一场艰巨的考验。至少在未来的一年里面,我们还会面临很多麻烦和挑战,通货膨胀和CPI有可能会在高位徘徊,物价会保持上涨,油价会高得让我们发慌,但是只要我们对未来的信心不发生动摇,只要我们相信中国经济依旧向好,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度过难关。

  主编:张凯华

  记者:鄢闻余

  摄像:陈艳波 白羽 徐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