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山东300亿元中华文化标志城真相(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1:17 南方周末

  

山东300亿元中华文化标志城真相(2)

九龙山脚下,汽车渐多 本报记者 徐楠/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这个“个别专家”并非普通学者,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3月1日新闻发布会上,许嘉璐说“300亿”是2004年预算得出的数目。他同时认为那次预算并不科学,因为当时和现在的物价指数都不一样,“300亿不够”。

  自此开始,山东省内媒体再未涉及这一话题。然而持续汹涌的舆论证明:相关的争论,并没有因为山东方面的沉默而平息。

  项目发起者是谁

  3月7日,一篇名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前世今生》的文章发表在《齐鲁晚报》上,作者是山东社科院研究员,文章将这一工程的酝酿发起阶段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文化纽带”重要思想。

  但根据《郑州晚报》的报道,这一工程的最初提出者是济宁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高述群:“高述群因为一个文人的突发灵感,成为推动这个城池浮现的‘始作俑者’。”

  在采访过高述群的记者眼中,他是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他“思维敏捷、非常健谈”。这个春天,因为文化标志城,他开始频频亮相于媒体,又很快沉默。3月17日,他在电话中礼貌地拒绝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一位与其有过工作接触的干部介绍,高述群大学毕业后在水利学校任教,后进入政府工作,直到担任济宁市政府副秘书长,这个1983年毕业的大学生,自修过4年文科,保持着剪报的习惯,热衷于读书,特别喜爱哲学。

  1998年,喜欢写文章和钻研历史文化的高述群建议:将孔孟故地曲阜和邹城,作为文化开发区进行建设。

  2000年他了解到: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正在全国征集龙文化主题园的创意,而且已经在河南等省份进行了选址考察。

  这年9月,他在北京见到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秘书长李靖,提出自己关于建设“龙文化园”的设想,并讲述了济宁的优势。双方一拍即合。据《郑州晚报》报道:一个小时交流下来,李靖觉得“非常好”,让高述群建议济宁市政府提出申请。

  一个细节可以想象高述群当时的欣喜和急切——他的报告,是在返程的火车上写就的。当时济宁市市长正好要去北京出差,时隔多年,高述群都清楚地记得:那天是9月12日。

  接下来,200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派出专家来济宁考察6天,表示济宁市具备建设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主体建筑的条件。

  高的建议被济宁市政府高度重视。此后到2006年下半年,他带着济宁市拨给的20万元启动资金,不断地拜访专家,召开论证研讨会。每一次的礼物,都是精装本的《论语》。五年下来,大约送出了千余册《论语》。

  据有关人士称: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做了很多工作”。

  这是一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实施的大型系列性文化公益活动,其指导单位包括八个民主党派和国家民委、国务院台办、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宗教局、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