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资本市场:积蓄与迸发(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02:5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年初,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表态奠定了今年乃至更长时间市场发展的方向。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资本市场的关注高度契合了这一主基调。

  优化市场结构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创业板市场,无疑,通常意义上以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OTC市场为基本架构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将得以进一步完善。其次,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已成为直接融资的短板。大力发展公司债,丰富股票、债券以及衍生品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得到了更多来自业界的代表委员的支持。第三,稳妥发展期货市场,在丰富商品期货品种的同时积极准备金融期货,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优化市场结构还包括优化投资者结构、上市公司结构等。这样“专业”的呼声即使在两会这个大舞台上也不鲜见。

  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基本面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事情与决策部门越来越一致,这或许是更加值得欣喜的事情。

  改革开放:琴瑟相和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题。这或许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大变迁中,唯一坚持不变的东西,这一理念所彰显的生命力、创造力已为无数的历史经验所证明。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夯实了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市场主体竞争力大大提升。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扩大开放程度,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及不同的竞争主体,都可以有自己的施展空间。此前视开放为猛虎的观点变成了杞人忧天的笑谈。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有30余家合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50余家外资机构获得QFII牌照,按照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有关协议,QFII投资总额度扩大至300亿元。同时,与之对应的QDII制度也破冰,目前已有20余家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获得经营资格。两会期间,不少来自香港的代表委员都表达了赞同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共荣应该持续、深入地推行下去。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改革开放的速度和节奏还需要进一步的调试,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有最权威的解释。他们认为,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注重培育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在改革过程中,须注重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市场承受度的协调统一,使得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得到最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而开放则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进。这样的认识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机遇期。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迸发。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