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唐双宁畅谈中国金融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4:26 中国经济时报

  全国政协委员、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畅谈中国金融改革

  -本报记者 苏培科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成为财经媒体和财经记者们围追堵截的焦点。

  由于,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凋敝、中国股市风雨飘摇,光大银行和光大金融控股的改革倍受市场瞩目,而他正是这场改革的幕后推手;其次,他在担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时,曾操刀主导中国金融业改革、力推城商行改革和倡导“有耻且格”的金融文化,这些都成为业内同仁聚首时津津乐道和讨论的焦点;另外,作为一位金融高官,他的书法和诗词一直在金融界享有盛名,同时由于他诙谐、幽默、和善的性格颇受记者们喜爱。

  记得有一位金融界的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知道他(唐双宁)的身份,你只看过他的书法和文章,或者跟他聊天,你或许会认为这个满腹经纶的人绝对是个艺术家,你根本不会想到他是一位执掌千亿资产、严肃的金融界高管和高官。”通过多次与唐双宁先生交流,发现他确实才华横溢,颇具艺术家、书法家的气质,但每当和他讨论起金融话题时,他回答的总是头头是道,分析皆精辟入理,这时你才会发现他是一个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金融家。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30年来中国金融业哪些事件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唐双宁:中国金融业在这30年来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给评个“十件大事”的话,我认为有这么十件事值得回味:一是1984年开始实行的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二元银行体制及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体系的逐步形成;二是1988年-1989年金融业通过收紧银根,保值储蓄等手段全面参与治理整顿,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开始大幅提升;三是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逐步形成;四是1993年的金融治理整顿与汇率改革;五是1994年-1995年政策性银行的成立与金融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六是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及之后决定采取的15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包括成立金融工委、人行机构改革、成立证监会、保监会等,这次会议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奠定了基础;七是1998年-1999年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剥离不良贷款及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八是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及此后分业监管格局和“一行三会”体制的形成;九是2003年至今仍在进行的银行体制改革、农信社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汇率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等金融改革;十是2007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促使上述改革继续深化,特别是国有银行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改革持续向前推进,同时也出现了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出现外汇储备过高、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等新的问题,并不断研究解决的措施。

  中国经济时报:对2008年的中国金融业,您觉得应该用哪几个词汇来形容将会比较确切?

  唐双宁:我觉得有这么四个词值得关注:第一个词是“不确定性”,国际经济的动荡以及国内经济中的问题,都将使中国金融业的走向产生许多不确定性;第二个词是“改革”,中国的金融改革还将进一步向纵深迈进;第三个词是“均衡”,目前中国金融业存在许多“不均衡”,人们将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在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上,在改革与稳定的矛盾处理上,在业务发展与金融文化的构建上,在开放与国情上,都会不断寻求“均衡”;第四个词是“创新”,当前商业银行经营中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摆脱对传统信贷业务的过度依赖,加大中间业务占比,从而实现资产结构和盈利模式的优化。

  近年来,受资本约束和金融脱媒影响,国内金融创新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创新产品不断推出,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创新已是商业银行兵家必争之地,已是未来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不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

  中国经济时报:您如何理解金融自由化?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时应该如何应对?

  唐双宁:金融自由化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金融管制的放松或解除,表现为放松利率、汇率管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让金融价格重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放开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限制,允许各类金融机构交叉业务,公平竞争,金融机构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八十年代我们的主要矛盾是通货膨胀,九十年代的主要矛盾是不良贷款,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应当是推动金融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机构创新。业务创新主要是顺应利率汇率政策的变化,主要通过表外业务来实现,包括贷款承诺、担保、金融衍生工具和投资银行业务等。而机构的创新则是与证券化相伴随的,包括融资的证券化以及资产的证券化,即将商业银行贷款债权等流动性差的资产以证券形式进行转让,这就要求金融企业开展综合经营,对传统的中间业务进行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形势?

  唐双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扑朔迷离,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后,我认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特点:一是“逆向发展”,即传统经济体即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开始放缓,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二是“不确定性”,即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石油价格飙升,给2008年及以后的世界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做微观经济工作一定要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因为经济已经全球化,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同世界经济连为一体。对国内经济形势,我曾概括为一组数字,也就是一个“三”、四个“二”。一个“三”是“三过”,就是贸易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已引起重视,但还没有根本解决;四个“二”中第一个“二”是“两防”,就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目标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第二个“二”是“两策”,就是今年我们经济工作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第三个“二”是“两个预测”,两个不确定性,我预测今年经济工作中有两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即银行流动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中等银行更要注意)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奥运以后);第四个“二”是“两个愿望”,希望在经济工作中,在宏观调控中,能够把握好“度”;希望能够把重点从总量转向结构,即“贵在有度,重在结构。”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