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两会采访杂记:倾听中国进步的蛩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4:06 中国经济时报

  -崔克亮

  中国人民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事——两会——已顺利地落下了帷幕。此次两会恰逢换届,更吸引了海内外关注的眼光。大至国家领导机构成员的变动、政府机构改革、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小到关乎每一个老百姓的繁复的民生问题,无不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也无不成为境内外媒体争相追逐的新闻焦点。兹将记者亲历两会的数缕杂思、几朵花絮胪陈于此,以为报章之补白。因其杂乱无章,姑名之曰“杂记”。

  人大代表的构成

  中国人大代表的构成可以说涵盖了各行各业,堪谓洋洋大观:既有大量的行政官员,也有法官、检察官等司法人员;既有社会贤达、各界名流,又有工人农民、平头百姓;既有劳动模范、行业标兵,也有军旅骄子、警界翘楚。比如,这里面有“最美女导游”文花枝,有“当代愚公”张荣锁,有“千手观音”邰丽华(政协委员),有“独臂英雄”丁晓兵……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此次人代会首次出现了三位农民工代表,让媒体记者们做足了新闻。

  人大代表的这个构成确实彰显了中国特色:各行各业无所不包;选举代表形同选举先进人物、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称号成为在各领域做出一定贡献者的一种政治荣誉。就一般常理而论,这种遴选代表的特色和标准可能会忽略代表作为立法者、“代议者”来监督行政和司法的角色本质,比如,作为执法者的行政官员和作为司法者的法官、检察官大量进入人大代表队伍,如何体现和实施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三者之间的区别、监督和制衡呢?

  但转念一想,便觉这样的安排自有其逻辑和道理在里面:目前,中国只有县以下的人大代表是直选产生,更高层次的人大代表(包括全国人大代表)为间接选举产生,与选区广大选民的关联性和紧密性尚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几乎全部是兼职,都有自己主要的本职工作,而非类似西方的专职议员。在此情况下,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尽量涵盖所有的行业和领域,确实可以使所有的行业和领域都能有自己的代言人。即便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纯粹出乎自利的动机为自己建言,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起到为其所立足并供职谋生的行业或领域代言的作用。

  代表角色的错位

  在两会的采访报道中,听得最多的还是“穿靴戴帽”的套话。比如,不论是针对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还是人大常委会报告、两高报告,代表总要先表态赞成,并说上一通溢美之词,尽管记者并没有问及这样的问题。在中央行政领导参加政府工作报告的分组审议或讨论时,许多基层代表开口就是向“首长”“汇报工作”,完全混淆了“审议者”、“质询者”和“汇报者”的角色。温家宝总理就曾当场打断过一位人大代表的“汇报”,而请他“审议”自己的报告。

  大部分代表和委员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都能以开放的心态阐释自己的“政见”,也有少数的官员代表和名流代表,面对媒体采取了“无可奉告”、不胜其烦的态度,这也是对自己担任的角色定位不准。要知道,在两会这个场合,媒体其实代表了不能亲临现场与代表进行近距离互动的广大选民,广大选民完全有权利了解他们选出的代表是否把他们的意见带到了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向采访者直陈“政见”,只是在履行一个民选代表通过传媒向选民汇报其履职情况的义务和责任。

  人大常委选举差额:从5%到7%

  3月1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的选举中,差额比例由上一届的5%扩大到了7%。不要小看这2%的差额,在中国人大的选举民主上可是迈进了一大步。

  选举的本来目的就在于在多项可能的相互竞争的选项中遴选出选举者自认满意的结果。中国人大差额选举制度一直在稳步推进,但是,与人民的期盼和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尚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和幅度。可以说,能否真正实行、逐步推广并扩大差额选举,是中国选举制度民主化的关键。因为,民主既是一种崇高的人文价值、政治信仰,更是一种实际的运作程序和技术,只有将抽象的民主价值切实体现于具体的操作技术之中,使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真正落实在神圣的选票上,才能真正称得上中国民主进程的实质性突破。

  只要类似从5%到7%这样的民主“增量”不要变成“恒量”乃至“流量”、“减量”,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增量民主”的不断叠加将会推动中国向现代政治文明国家的实质性转型,从而最终导向我们在心中默默憧憬的那个灿烂结局。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