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灰色菲佣能否解决家政服务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2:56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姚忆江 特约撰稿 文君 实习生 陈晨 郭丽萍 发自深圳、广州

  本地保姆大量缺少 外来“和尚”偷着念经

  不能和主人一起用餐;不要收听电话录音;早上7点前不要进入主人房间;不要给宠物喂食牛油……这都是菲佣应该遵守的规则,足足几百条。当然,雇主要为此付出每月3000元的报酬,以及冒“非法用工”的风险。而菲佣进军广州、深圳的背景是,中国本土保姆非常缺乏,而且素质低下。

  深圳市福田区一个儿童乐园里,10岁小豪和妹妹在蹦蹦床上开心弹跳。不远处,站着他们的外籍“保护伞”。

  “保护伞”皮肤黝黑,身材矮胖,扎着两个辫子。她叫Amily,26岁,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而现在的角色是一个菲佣。

  每天,Amily6:00起床,整理家务并开始做早餐;7:30送孩子上学;8:30上街买菜;9:00洗衣;10:00整理卧室……一切有序,如同电脑控制的机器人。

  她的雇主王佩玲和先生每天6:30起床时,家里已经非常整洁。饭桌上放上了一家人的早餐。但Amily不会跟雇主共同用餐,这是她的职业道德之一。

  “我们穿的衣服、换的袜子也是经过细心熨烫,提前放在卧室里的。中国保姆绝对做不到这些。”王佩玲说。

  此前,来自香港的王佩玲换过若干内地保姆,但服务质量始终无法让她满意。菲佣易管理、为人温和、工作态度积极。善解人意的Amily在王佩玲情绪不佳时,还愿意和她谈心。“Amily同时是孩子们的英语教师,解决了家教问题。”王佩玲说。所以,她认为雇用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Amily,每月付出3000元是值得的。

  禁不掉的需求

  上千个如同Amily的菲佣,正在进军广州和深圳市场。这个现象折射出的背景则是“保姆荒”。深圳的185万户家庭中,约1/4需要找保姆,而保姆缺口超过了10万人。

  2008年1月21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庄顺福等13人提出建议,希望政府放开相关政策,允许引进外籍保姆。目前,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有一些菲佣,但她们大多是由一些打“擦边球”的劳务中介以种种不正规的方式引进的。

  按照1996年国家颁布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外籍人士到中国工作,必须要取得工作签证。而取得在华工作签证的外籍人士主要以专家、海员、跨国企业的雇员等专业人士为主,菲佣只是纯粹的劳务输入,其雇主又是家庭而非单位,自然不在此列。

  广州、深圳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都表示,“有关部门目前没有接受或者批准任何‘菲佣’的就业登记。”因此,菲佣在华从事家政工作都属于非法行为。

  为此,代表们建议修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中“禁止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聘用外国人”的规定,放开相关政策。

  “完全禁止菲佣来华已不适应珠三角及沿海城市家政市场的发展需求,必须对国家相关规定作出修改。国家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的城市和地区试点,广东省可以选择在深圳、广州。”来自深圳的人大代表庄顺福说。而在比邻深圳的香港,每十户就有一户聘有家庭佣工,当中九成是外佣。

  中国淘金梦

  而在“非法”的背景下,菲佣和中介机构只能游走于灰色地带。他们对外界的关注保持低调,对于媒体的询问也一律拒绝。

  南方周末记者以雇主的身份走访广州、深圳若干家提供菲佣服务的中介机构发现,一个菲佣的月薪均在3000元以上;同时,雇主还要一次性支付给中介机构4000元甚至更多的费用——包括过境手续费、体检费、培训费,以及中介机构为菲佣被雇用前提供的住宿费用。

  深圳一个家政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在深居住的外国人聘请菲佣,主要是因为在语言上容易沟通;在深港人请菲佣,是因为她们可以提供“五星级”服务;而内地富人请菲佣,则是希望她们能帮助孩子和家人学英语;也有一些人是为了“摆阔”。

  菲佣进入中国后也发现:这里的市场非常广阔。

  21岁的菲律宾女孩Marry是来中国“试试运气”的,年轻的外表和稚嫩的声音和想象中的菲佣相去甚远。她读了一年大学便因为经济不支而辍学,没有做女佣的经历也没有经过任何家政方面的培训。然而她本人身上似乎没有丝毫担忧,“试试运气吧,朋友们都说中国好找工!”

  而Maucon来中国“是因为生活比较便宜”,这位菲律宾正规大学的教育学学士,曾在日本做过女佣。她看起来更加成熟,态度随和而且自信。之所以离开日本,是因为“那里工资是高很多,但是消费的也高”。

  “像Maucon这样素质的菲佣,很快就会被雇主挑走。”广州某中介机构的张女士对记者说,“其他人也没有问题,中国雇主更看重的是她们说英语,主要是想为孩子创造一个英语环境。”

  而对于自己本身并不说英语的中国雇主来说,这并没有阻碍他们对菲佣的需求。相反,菲佣的英语能力却是吸引他们的最大因素。

  但记者发现,许多菲佣的英语口语比较糟糕,不乏“滥竽充数”者。如同中国一些学校请的外教一样,满嘴的东南亚口音。

  “借壳”上岗

  因为知道雇“菲佣”属于非法行为,部分中介机构则巧立名目为“提供菲律宾家庭教师、管理人员等”。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