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胀步入长期通道货币政策难以治本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10:46 南方日报
昨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如期发布了最新月度CPI数据———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0.9%。 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1月份上涨2.6%;1-2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9%。 从明细类目看,2月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居住类价格水平明显走高。当期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23.3%,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了6.6%。 统计局首度解读生硬数据 对于CPI此番飙至近11年来历史最高位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在其发布的公告之后“附注”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需要说明的是,以往统计局往往只是客观、简约地公布各组“生硬”的数据,至于每个数据背后的因由,则是鲜置评议。 上述公告首先坦承: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加快上涨,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基本走势。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看来,这样的表述意味着,官方统计部门对于当前物价继续上涨的事实有着清醒、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们也希望对此数据发出自己权威的声音。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受到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春节因素相互叠加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月份的春节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了0.53个百分点,而低温雨雪冰冻的气候,影响了1.03个百分点。如果扣除这两个因素,2月份环比上涨1%左右。 同样是从环比的角度看,今年2月份,除食品价格上涨7.1%外,其他类价格涨幅均在0.5%以下。“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因素,核心价格同比上涨1.0%,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态势和涨幅基本一致。” 此外统计局还特别指出,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也是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的结果。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7%以上,金属和农产品价格更是上涨了30-40%。 CPI高企进入长期通道 连日来就此话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诸位专业人士大多认为,造成今年1月份、2月份CPI增幅快速上扬的重要因素是春节、雪灾。对此,国家统计局多位要员也都表示认同。 然而,问题在于:如果完全剔除上述两大短期性因素,并考虑到政府正在着力破解通胀的目标意图,目前的CPI水平是否已达历史最高点?如果计入变幻莫测的国际油价、必然抬升的劳动力成本等现实要素,2月份乃至今年上半年、今年全年的CPI又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前行? 乐观者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今年的物价水平会呈现“先高后低”的格局,如果官方政策落实到位,今年五六月份物价就应该逐步出现回落;换言之,当前的CPI水平已经达到或者顶上了天花板。而持不同的意见也不少。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就认为,今年第一季度CPI偏高是可以预见的,虽然到了下半年CPI涨幅可能会降下去,但平均来看,今年CPI涨幅控制在4.8%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国际油价创新高是对全球能源的一个考验,而当石油供给陷于紧缺时,便会寻求替代品,采用粮食来作燃料,这又使得我们的农产品价格走高。”夏业良还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造成CPI新高的一个原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表现为人们的收入增加。较过去几年,人们的薪资都有了一定的涨幅,当人们把这些钱投资出去,或是用于消费的时候,便又会拉高物价。” 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也认为,由于商品的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的压力会日益显现而不是迅速弱化,我国将面临一个较长期的通货膨胀。 梅新育分析,由于国际分工不同导致了收入格局的不同,通货膨胀的机制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从货币的角度看,我国目前工资水平上升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内制造业的成本上升,庞大的生产能力必然会继续刺激CPI上扬。” 实际上,国家统计局在昨日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尽管当前价格涨幅偏高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突发冲击的特殊因素,但对控制全年价格涨幅增加了新的困难。因此,需要正确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控制物价总水平的过快上涨。 单纯货币调控思路缺陷暴露 一方面是高得令人咋舌的CPI涨幅及其深不可测的走势,一方面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有效控制通胀势头。然而,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何种方式切入最安全、最有效,不仅仅是摆在央行等长期“被动”肩负调控职责部门面前的难题,就连各方研究机构的思路也是各有其门,难下定术。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眼下除了多方人士建议(或者认为值得一试)的方法是不对称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二者齐用。而也有不少观点认为,面对着已具长期性特征的通胀势头,简单且单纯地依靠货币政策只能治标,难以治本———况且,从长远说,让央行肩负其更多的调控使命,只会破坏其自身的独立性。 在谈到央行接下来的措施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虽然认为眼下应该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抑制信贷幅度来进一步紧缩,但是,在此次“两会”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明晰把握的大背景下,国家则应从长远考虑,多方位抑制通胀。 “如果再让CPI这么涨上去,国内经济形势会变得异常严峻,通货膨胀可能爆发,经济结构将更加失去平衡。”为此,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也分析认为,除了短期内采取加息措施加以狙击,从长远看,国家需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动用其他调控资源和手段,加大供给,平抑物价。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结合他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研究分析说,如果政府不对房价进行调整和干预,假如房价还是持续上升,通胀就很难减缓。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