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居者有其屋做好调控(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11:22 《市场报》
调控效果缘何不明显 几年来,围绕着房地产的调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03年,国务院发出《通知》,提出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2005、200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八条”、“国六条”,2007年更是调控新政不断,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频出。这轮房地产调控历时长,范围广,使用政策力度大;包括发改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十几个部委,联手开展了对房地产市场的专项整治。 “然而,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大城市房价仍在快速增长,市场秩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房屋、土地隐形市场中税费仍在大量流失;房地产调控的失灵,最大问题在于调控体制的本身。”郭松海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顺天通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在玮表示,有些政策出台后没有得到落实,影响了调控的效果。比如,2005年七部委出台的调控文件和2006年九部委的调控文件都是控制土地供应量的,但落实情况很不理想。 “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政府在调控时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经济适用房不能寄希望于开发商。”储亚平代表说。 郭松海委员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应独立行使的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的三部分职能相互交叉或者混为一体,部门职责不清。而作为重要管理者的地方政府,往往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公共利益;行政权力的不当介入与权力寻租,制约了房地产市场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以致出现“中央热、地方冷”,“上不推、下不动”的尴尬局面。 增加保障住房抑房价 “住房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让多数老百姓居有其屋是政府的责任。”储亚平代表说,“比较有效的就是政府必须拿出土地,保证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用地。” 郭松海委员指出,国际上廉租房占住房存量的比重,一般在5%左右。但目前我国的状况远低于这一比例。而据估算,经济适用房供应如减少5% ,会拉动房价上升3%-4%。“所以,目前紧要的是调整住房市场的供给结构,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上海7、8年来,解决了廉租住房约2万户左右。这种解决的速度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差甚远。”张鸿铭委员告诉记者。 普通百姓的需求,也成了中央着力解决的重点。 “老百姓总告诉我,不要忘记房价。”去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参观保障性住房时发出感慨。 随后,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监察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颁布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 “现在,中央已经写好了剧本,下一步就是地方政府怎么唱好这出大戏。”张泓铭委员说,“我个人认为住房保障要分出轻重缓急,首先要解决最困难的群众,然后解决比较困难的群众,分步实施比较好。现在先要建立一些廉租房,让那些很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先解决。” “保障住房之所以步履艰难,其原因是:一是利益驱使,对此漠然置之;二是工作思路不清;三是责任不明。”郭松海委员告诉记者,中央应该下大力气督促保障住房到位。比如可以从机构框架上,重塑房地产市场监督体制,设立统一的房地产监管机构。 “人大应该发挥监督、监管作用,保证让百姓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好事做到位,好事办得更好。”储亚平代表说。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