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文化创造崛起的力量(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23:03 市场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有赖于文化的发展。”张胜友委员在谈到发展文化产业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它一方面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培育民族精神。我们既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化作为内容的载体,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文化产业就是要在确保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令人欣喜的是,十七大之后,全国已有23个省市提出将文化强省或文化大省作为奋斗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有13个省区市设立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我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密集区。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6省市的文化产业资产拥有量均超过千亿元,北京市文化产业资产达到8000多亿,6省市合计占全国文化产业总资产的60%以上。

  持续做强文化产业

  在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一致认为,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提高文化软实力也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从很具体的行业、产业着手。

  “在电影领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靠《集结号》这样的主流大片。”饶曙光表示,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看,商业电影要想获得理想的市场回报,首先必须赢得最大层面的观众,也就必须契合主流社会心理;另一方面,通过类型化、商业化使主流文化价值得以有效传播,也是当下电影创作亟待解决的矛盾。他说:“如果中国电影每年有3至5部《集结号》这样的主流大片,那么不仅会有效提高中国电影的市场占有率,更能有效提升中国电影的形象,有效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张胜友委员还就文化体制改革谈了自己的看法。“2008年将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关年,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有突破性的进展,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和壮大文化产业,从而极大地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他说,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已经十分明确,就是将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业单位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分批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将由国家加大投入,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则主要以市场为主导,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杨飞云代表表示,真正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需要艺术水准和品质的提高来保证的。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价值观导向、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政府出台政策或直接出资支持艺术活动、收藏艺术作品、鼓励艺术创作、扶持优秀艺术家,对于建立健康的评价体系、确立民族艺术的自信和凝聚民族艺术的精华,会起到强有力的作用。他指出,现在政府在针对文化“普及性”方面做了很多,比如说很多地方出现了“文化一条街”、“文化产业园区”,但是,对具有高水准、高品质的文化的支持还太少,比如在收藏艺术品方面,还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李玉英表示,政府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应采取3项促进措施。一是要理顺工作机制,整合文化资源,解决文化资源部门分割的问题;二是要抓好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解决基层文化建设薄弱的问题;三是要提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解决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