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争议货币政策目标转型:紧盯M2还是CPI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5:50 21世纪经济报道

  孙铭 

  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1%,创13年新高。面对不断攀升的物价,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今年央行对广义货币M2的调控速度定在16%。虽然央行每年都制定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但实际执行结果与目标间总有不小的偏差。也就是说,央行的“调控之手”通过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显得乏力。对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质疑在业界由此不断升温。 

  2008年两会之际,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呼声再次强烈。 

  力谏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供应量政策目标实践效果不甚理想,通货膨胀目标制应早日出台。”2008年两会召开之际,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工行行长赵鹏拟提交建议,货币政策应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设定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并做出承诺,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赵鹏表示,“相对于传统货币政策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已不再使用货币总量或汇率等中介目标。” 

  目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进一步强化,尤其是我国南方遭受雪灾之后,食品等消费品的价格会进一步升高。这种背景下,货币政策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性进一步加强。而在2007年,我国CPI指数已上涨了4.8%,其中2007年12月上涨6.5%,今年1月份上涨7.1%。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抵御力较低,较高的通货膨胀会造成部分民众生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更重要的是通货膨胀会在预期的情况下形成自我强化机制,人们会通过投资房市、证券市场甚至抢购生活用品的方式来抵御通货膨胀,从而造成通货膨胀指数进一步走高,甚至迫使经济硬着陆,威胁金融和社会稳定。 

  赵鹏的建议中,他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应包含五个要素:第一,央行公开宣布通货膨胀目标值;第二,中央银行向公众作出“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首要目标”的制度性承诺; 第三,采取信息包容策略,即在确定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时,综合考虑多个变量,而不是仅仅依据货币总量或汇率变量来做决定;第四,央行将货币政策制定的计划与目标向公众和市场公布,以此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第五,为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央行在衡量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值之下,以短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不再设立其他的中介目标。由此,货币政策架构将转变为以中期通货膨胀预期值为基础的前瞻性事前防范方式,同时侧重于短期目标与物价稳定之最终目标间的紧密关联性。 

  对于赵鹏的建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是“一件大好事”,他说,“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硬约束,可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使政府朝这个方向努力。” 

  但宋国青同时认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难度不小,央行如果承诺了某个通货膨胀值而没有实现,就难以向公众交代,出于这样的考虑,央行可能不愿意实行这个制度。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