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乔家大院转让风波背后:转让动机受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07:21  中国经济周刊

  乔家大院“转让”风波背后 文物“两权分离”的情理纠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清末著名晋商乔致庸绝对没有想到,在他离世的第一百个年头,他的老宅第三次火爆全国。

  与前两次因影视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而火爆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火,与他谙熟的“商道”有关——老宅的经营权要“易主”。不过,在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情况下,老宅经营权“易主”以文物部门宣告违法而告夭折。而风波的当事人之一祁县县长李丁夫,甚至成为一些人眼中“一个想钱想疯了的人。”

  据祁县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风波,今年春节期间乔家大院都没有举行什么红火的活动。但是起初一边倒的议论却逐渐开始有了松动,一些祁县人在百度“祁县吧”上发布看法,觉得“县长可怜”:“是被舆论的口水害了”。

  也有一些人私下里说:“虽然转让乔家大院的举动欠妥,但是人家那是融资,好多文物单位不也明里暗里在做吗?做的好的也有先例啊。我们老百姓的看法是:谁能管理好、经营好、发扬好,才是硬道理。”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原国家文物局顾问、国家文物局法律专家组专家谢辰生,他对乔家大院风波的看法是“转让明显违法”:“县长兼任企业董事长这叫什么事?”

  他表示,文物保护和旅游市场开发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极端,但前提是不能违法,并且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合作而不是吞并。

  “法规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王衍用则对《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不同的见解。“其实,乔家大院风波牵扯的是长期以来议论纷纷但久拖不决的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而近年来两权分离已经成为一个在市场需求状态下的内在诉求。在这种诉求越来越旺盛的情况下,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是否应当好好思考一下,这样的法规是否适用?”

  风波恶,行路难

  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大院由清末著名商人乔致庸花重金修建,被誉为“清末北方民间建筑的珍珠”。据悉,乔家的院子在山西晋商的宅院中并不是最大,但在山西目前保存的晋商宅院中,却是唯一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并在解放后先后成为祁县政府的办公地、人民医院、粮食仓库和晋中地委党校,因而安然渡过“文革”。

  乔家大院“转让”风波缘起去年12月20日,作为甲乙丙三方的祁县远大投资公司、上海盛富有限公司和重庆中昊公司在祁县县政府大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三方拟共同成立“山西乔家大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乔家大院及周边地区的项目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甲方以乔家大院经营权评估作价入股,乙丙方以货币出资入股成立新公司,三方股权比例分别为25%、50%、25%,经营期限20年。其中,甲方远大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为祁县县长李丁夫。

  根据合同,乔家大院的所有权归县政府,分离出来的经营权入股归新公司所有;景区门票收入全部归新公司,新公司每年向祁县政府交付“文保管理费”1000万元。

  由于担心“转让"将导致裁员风潮,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的100多名员工层层上访,直至惊动山西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

  今年1月24日,山西省政府对祁县政府《关于祁县乔家大院经营权委托管理的请示》做出批复:认定祁县政府转让乔家大院经营权的意向属违法行为,并取消祁县县长李丁夫“远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资格。

  随后,国家文物局也专门致函山西省有关方面,要求省文物行政部门核实情况,制止违法行为。山西省文物局随即派调查组赴现场调查。山西祁县县长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乔家大院经营权拟转让一事目前已经暂停运作。

  但在舆论中,事件仍未有结论。

  “这次舆论对乔家大院问题的揭露,由经营权转让开始,进而深至其内部管理内幕。由于是由内部人‘造反’,比我过去经历过的那些案例问题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国务院参事、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嵩龄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由于记者们不是搞遗产经济学的,因而虽然现象暴露了,但也未必得出关键性结论。”

  在他看来,我国遗产管理中出现诸如乔家大院这样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出在政府的遗产主管部门身上。“以前我对这些问题的批评总是指向旅游部门。现在看来这远远不够。批评旅游部门,仅仅是指出不应那样经营。遗产主管部门也应同时提出应当怎样经营。然而我国的这些部门至今尚未真正做到这一点。”

  转让动机受质疑

  “文保单位和旅游部门其实一直在探索适合的合作方式。”原国家文物局顾问,国家文物局法律专家组专家谢辰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但是乔家大院转让经营权事件严重违反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餐馆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规定。“现在是谁都想把乔家大院吃掉,这从指导思想上说就是错误的。”

  在国务院参事徐嵩龄看来,这次转让除违反《文物法》以外,祁县政府的转让动机未必纯洁,方案的正确性更值得质疑,且整个事件“既不合章法,又充斥腐败”。

  “县政府说转让是为了申报世界遗产,预算计划为2亿元。这是怎样一个数量概念?”徐嵩龄说,“龙门石窟申遗的整治耗资为1.5亿,都江堰申遗的整治耗资为2亿,不足2.5亿。乔家大院的遗产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远不能与龙门石窟、都江堰相比,它的2亿元是怎样计算的,又计划用来干什么?至于方案制定,祁县说是仿效‘安徽西递、宏村’与‘云南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要是这样的话,他们的理解就是错误的。因为西递、宏村和丽江古城的成功申遗,都在旅游开发之前。转让方案的核心问题是:经营权向私人公司转让;私人公司并不具有文物保护资质;文物所有人仅占有股份的1/4,在遗产经营中没有决定权。”

  徐嵩龄告诉记者,关于事件之前有关机构对乔家大院的管理,之所以不合章法,是其将优质资产分割(裂解乔家大院),将优质资产与潜质资产混乱捆绑(以前的祁县旅游发展公司)或不同资质资产进行捆绑(现在的祁县远大投资有限公司),而不是提高同类潜质资产的品位进而与优质资产整合;说其充斥腐败是因为第一,政府官员在公司中占有股份,第二,职工数量(128人)过度冗余,第三,乔家大院的管理资金远高于职工工资支出。它的年经费为1000万。以人均工资1000元计,总量不过为150万元。“其它的钱是怎么花的?”

  记者在年后多次致电祁县县政府和文物局等相关单位,但均未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有内部人士称,各相关负责人目前“不便接受采访”。

  尽管乔家大院“转让”风波激起千层浪,但似乎争议并非只停留在文物保护方面。实际上在全国的范围内,有关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文物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探索却一直都在进行。

  景区的“两权分离”探索

  “实行风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我国各省其实早有先例。”身为山西人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品牌专家赵加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1999年,武夷山景区(内有多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国有资产占51%的比例,民营资本及内部职工占总股本的49%的比例,成立了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景区管委会每年以营业收入50%上缴政府取得景区的经营权。

  “2002年以来,政府受到的特许经营费用、税收等财政收入比原来自己经营高出几倍。从目前看,武夷山景区既保护了文物古迹又发展了经济,既有景区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赵加积介绍说。

  据记者了解,我国目前绝大多数旅游区特别是重点景区,所有制结构的80%-90%以上是国有的。“很多景区的状况并不乐观。因此从1997年开始,我们国家有些景区就实施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探索,并且也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争议。”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原国家旅游局巡视员李克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目前,全国至少有300多家旅游景区在实施着两权分离,涉及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与此同时,想做这方面的探索的地方和景区还在不断增加。这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李克夫说,“从事实的大氛围来讲,不能说乔家大院的经营权转让是县委县政府的突发奇想。这是既有市场需求,又有实施先例的环境导向的。”

  “改制”叫停中的观念偏见

  “改制”在企业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是对于文物保护和旅游业发展却有大不同。被认为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曲折的路。并且成为在中国“很难解决的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乔家大院纷争内幕(组图)

    国家文物局称乔家大院转让违法

    乔家大院纷争背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