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货币政策之外的调控手段要跟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00:47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季度分析课题组的一份报告预计,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将由去年四季度的11.2%下降至10.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由6.6%上升至6.9%左右。报告建议,坚持从紧货币政策方针。2月28日,央行党委学习贯彻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时强调,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数据不甚乐观或将继续走高

  本月中旬出炉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月新增贷款下降局面,以8036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同时,M2增速也在去年末短暂回落后,再次以18.94%创下20月来的新高;最新外贸数据显示,1月份外贸顺差缩至194.9亿美元,是去年5月以来月度贸易顺差首次低于200亿美元,但是仍在高位运行;最新物价数据显示,1月份CPI整体同比上升7.1%,创下1996年10月以来新高。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2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受雪灾因素影响,我国2月份的CPI会再创新高,同比增幅将达8.3%至8.7%的水平。中金公司哈继铭的研究团队在经过对东北、四川和江浙等地调研后认为,我国已经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胀上升期,粮价、肉价将在高位运行,而且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这些都加重了通胀压力。实际上,统计局的报告早就指出,1月份食品价格涨幅其实并未明显体现雪灾的影响,预计雪灾对于物价的影响将在2月份的CPI中明显体现出来。

  央行在《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从价格走势看,由于结构性供给约束、外部输入等因素对价格形成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改变,CPI涨幅在上半年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上述经济金融数据无疑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连续多年的经济持续增长,去年投资加速迹象明显,“双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占款大幅度提高。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货币信贷增长超过了长期平均水平,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宏观经济趋向过热的信号明显。何况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通胀形成机理更加复杂,既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因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

  从紧政策延续效应逐渐显现

  去年以来,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形势,我国的货币政策也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总体来看,去年以来实施的货币政策效应已在逐步显现。一是加息使融资成本上升,有利于金融机构和各类经济主体适当衡量风险,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二是连续多次加息,在引导资金流向的同时,调节和稳定了通胀预期;三是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加大力度回收流动性,抑制了银行体系货币创造能力;四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传达宏观调控意图,提示商业银行关注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引导其合理控制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

  但是,尽管央行动用了几乎所有货币政策手段,由于创造流动性的根源———经济失衡、贸易顺差等短期内无法消除,因此政策效果相对有限。

  由于外部价格传导、国内供给约束等因素对价格形成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改变;通胀预期较强,增加了工资上涨压力,促使企业调整定价行为,容易形成价格上涨的扩散和自我强化;再加上受翘尾因素影响等,未来一段时期物价仍有可能维持较高水平。央行针对本轮物价上涨的形成机理和特征指出,当前既要合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抑制总需求膨胀,也有必要继续加强供给管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价格偏高有国际价格传导和国内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以便准确把握价格水平的中长期趋势,合理引导预期,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使整体物价保持在与现阶段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需要相适应的适度水平。

  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也表示,防止通胀仍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进一步扩大和国内发生的冰雪灾害,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将落实从紧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采取综合手段,使通胀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