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何超低 2007年仅为0.9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1:02 中国经济时报

  按照经济学原理和银行业发展规律,一家银行如果没有使用收购兼并等超常规发展的手段,却在短短11年里总资产从86亿元增长到超万亿元,实现了大规模的资产扩张,通常必然会积累大量的不良资产。然而,民生银行(爱股,行情,资讯)却恰恰相反,2007年9月30日公告数据显示,不良贷款率为0.96%,不仅低于国内同业,而且低于发达国家银行业平均水平的60%强。

  这个违背常规的现象,早已引起国内外金融界的特别关注。2004年,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31%,为国内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也低于当时发达国家银行业平均水平。这个消息令前来开展尽职调查的国际金融公司考察团所有成员感到吃惊,甚至怀疑其真实性。为解开其中之谜,该考察团负责人还专门敲开了时任民生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现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沈建军办公室门,询问:“你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什么会这么低?这个不良率是可信的吗?”

  据沈建军介绍,当时他并没有直接告诉这位负责人答案,只是说,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时就聘请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进行审计,至今还是。如果有水分,不可能连续做10多年的假账。民生银行2000年在国内上市,不仅有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监察,还有会计师、投资人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如有水分,不可能做假做5年。

  听完沈建军的解释,对方说:“OK,这个话题不用谈了。”

  今天的民生银行,以最少的不良贷款和最低的不良率吸引着业界人士与众多投资者。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3.28亿元,较2006年末减少1.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6%,在中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为最低。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主要商业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1174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63%。其中,5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798.2亿元,不良贷款率7.83%;12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43.6亿元,不良贷款率2.41%。

  民生银行如此低的不良资产率是怎么实现的?这一直是业界、媒体和投资者关心的一个话题。

  制度创新:大大降低了不良贷款形成的几率

  “任何银行都会有不良贷款,民生银行也不例外。在创建之初的前3年间,民生银行的不良率高的时候也曾达到过两位数。”沈建军告诉记者,2000年董文标担任行长,一上任就着手开展了第一项制度改革,即掌握实权的高层领导和分行行长全部退出审贷委员会,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只有专业信贷人员担任委员的审贷委员会,各分行行长没有贷款权,建立了独立的审贷体系。这个体系是总行垂直领导,垂直管理,与各分行没有隶属关系,是独立的、专业化的审贷机构。

  现任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告诉记者,这个新的审贷委员会在把住贷款出口时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许多被他们否决的贷款单位或项目后来都出现了问题。这项改革大大堵住了不良贷款增量。他还特别指出:“过去行政领导在审贷委员会任职,大家都看他的脸色,其他人就形同虚设,往往是行政领导一发言就定了,而行政领导多半事务缠身,调查研究不够,极易出错。”

  针对这项审贷改革,当时的业内人士评价道:民生银行独立授信评审体制的建立,是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它有效地抑制了信贷审批过程中行政干预,全方位提高了信贷审批的专业和技术水平,遏制和降低了短期利益驱动以及道德风险,真正发挥了控制不良贷款形成几率的作用。

  据银行业一些专家回忆,当时民生银行的这项改革在国内银行业尚属首例。由于该项制度创新产生的效果显著,后来被许多银行当作成功案例进行模仿和应用。

  原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现任金融租赁公司董事长孔林山告诉记者,动态监控放出去的贷款,便于时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分析企业现金流和贷款风险状况、对发现的风险信号及时发出预警;对企业的大额支出,必须查明资金的实际用途和去向,一旦发现资金挪用,立即停止其余资金的使用并向企业提出警告,情节严重的要求企业提前还款。总行和各分行专门成立了资产监控部,并在该部设立放款中心和贷后管理中心,还设立贷后检查制度。该制度要求,每笔贷款放出去7日后,每个月客户经理和信贷主管都必须到企业回访;每个季度必须进行一次贷后检查。民生银行资产监控部通过预警机制曾对数百笔发现存在风险苗头的贷款及时向经营机构发出风险提示,由于预警及时、措施得力,绝大部分预警贷款的风险得以化解。

  “每一次出现次债问题,由于掌握贷款人的经营动态,一旦有了风吹草动都第一时间知道,并迅速进行处理。比如,率先查封其最优质的资产等。”孔林山告诉记者,在不良贷款的处置上,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资产管理部成立之初,董文标就提出要用投资银行业的经营理念来搞清收,把清收处置不良资产作为投行项目来经营运作,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进行资产保全和简单的资产处置。依靠传统办法无法收回的项目,本着从高风险到低风险,从低风险到零风险的原则实施债务重组。在广国投的资金拆借案中,陷入其中的银行很多,大部分银行到目前颗粒无收,而民生银行确收回绝大部分的拆借资金,就是得益于这一指导思想,把拆借转换为贷款,将烂尾楼项目通过追加投资抢救为盈利项目。

  据记者了解,1999年民生银行成立资产管理部时就明确:资产管理部不能照搬国有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体系,必须采取总行垂直管理各分行资产管理部,分行不能干预分行清收处置不良资产的人员独立处置不良资产,这些人员的待遇由总行决定,由总行考核业绩。

  “统一指挥,直接调度,直接参与,统一调配资源来处置不良资产,这样我们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和优势。”孔林山说,“比如,地方分行协调不了,那么总部就直接来弄。有些不良资产,如果及时做个重组,或者决策快一些,就不会烂掉。”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不断变化,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也随之改变。然而,民生银行在处置清收不良资产时,自2000年始总行集中清收的思路体系一直没有变,只要分行的不良贷款到了五级分类中的次级程度,这些不良贷款就全部交于总行处置。总行出一部分资本进行处置,实行移交剥离的办法。分行与总行资产管理部之间实行内部计价转让,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奖励。这条思路对总行资产管理部和分行都产生动力,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孔林山说。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