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批量出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9:58 深圳特区报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应提高理财产品设计的科学性,明确提示投资风险所在

  本报记者 谭建伟

  刚刚过去的2007年堪称全球资本市场大牛市,令人诧异的是,近期,一只接一只的到期银行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均以零收益或接近零收益报收。先是去年底浦发银行“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人民币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接下来又传出另外五六家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或有可能出现零收益情况。

  这种状况确实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去年,别说股票基金回报率竞相翻番,不为投资者看好的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也在20%以上。即使在2007年初存入一年期定期存款,到现在也有2个百分点的稳当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了?

  零收益产品接踵而至

  去年底开始,一批为期一年挂钩港股的银行保本产品陆续到期。当年资本市场向好,投资者都向往着能有“好收成”。

  然而,事与愿违。2007年12月下旬,浦发银行公告“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到期收益率为零,该产品挂钩建设银行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中银香港4只港股。日前,深圳一家银行发行的股票篮子挂钩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公告收益率为零,该产品同样挂钩港股市场,标的为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3只股票。还有人在网上发帖披露,另有一家银行的两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挂钩8只在香港上市、具有内地背景金融龙头股,预期收益为7%左右,最近电话告知客户收益可能为零。

  据报道,去年底到期的东亚银行美元6个月期汇率挂钩型产品,其投资收益与英镑兑美元汇率挂钩,该产品看好美元兑英镑升值,不料市场行情正好相反,到期收益率同样为零;今年1月到期的一家大型中资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产品收益挂钩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但由于原油收盘价超过产品设定上限,产品最终收益也为零。

  一位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银行保本结构性产品零收益的情况还不只这几家,随着到期日的来临,还陆续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媒体惊呼“银行理财开始涌现零收益潮”。

  惊破投资者增值梦

  据介绍,在2006年末和2007年初,放弃大好股市,投资银行保本结构性产品的多半为风险偏好度低的稳健投资者。他们希望收益能超过同期银行存款,让资产增值跑赢CPI。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这句常常听到的风险提示,这时候才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投资者金老师感慨地表示,原以为保本理财不会有啥风险,没想到真会在大牛市里出现零收益,连银行存款收益都赶不上。以后,选产品得仔细看说明,多问理财师几个为什么。

  针对银行产品零收益的出现,有专业人士表示,这是投资领域中的正常现象,既然产品设计中包含了零收益的可能性,那么它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这一现象给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提醒投资者一定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一定要对自己选择的产品仔细了解,再三权衡。这样,中国的理财市场才会日渐健康和成熟。

  产品设计遭质疑

  平心而论,零收益惊醒的不应只是投资者。一些投资者和专业人士都在质疑:在如此好的投资年份,产品出现零收益,作为理财专业机构的银行就没有应予反思的地方?产品设计、风险提示方面就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深圳一位资深银行理财师分析,那些挂钩港股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以标的股票同涨同跌为投资者收益实现最大化的条件,如果选择的股票数量少、基本面、联动性最接近,它们同涨同跌的机会最大;反之,投资者收益归零的概率很大。这类产品从设计上看,就可预知投资者收益为零的风险相当大。因此银行设计产品提高科学性充分考虑投资者利益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推出设计优越,带给投资者高回报产品的银行,才能赢得客户信赖,在理财市场上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需强化

  产品的风险,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一般的投资者是很难看出来的,别说看出风险,多数时候连产品的设计原理也难以准确理解。这就需要银行销售人员予以充分、突出的提醒;需要产品说明书以醒目的位置和字体特别标示。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