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柑橘的救赎(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14:55 财富时报

  但秦喜顺目前的心情并不比张可清要好。他去年收获的4万多斤柑橘仍然积压在家里。如果以往年每斤平均0.5元的价格销售,他可以回收2万多元资金,但若以目前的价格销售,他只可能收回1万多元钱——这些钱不够他填补去年经营橘园的亏空。这使他仍然固执地拒绝销售。他仍在期待柑橘价格会有所回升。截至2月21日,这个村销售出去的柑橘,还不到全部产量的五分之二,而且行情还在看跌,最新消息是售价已跌至0.2元每斤,村支书滕久荣并不支持秦喜顺等人对橘价有望回升的分析。

  来自市场的挑战

  坏消息继续在全村传播——进入2008年,柑橘复合肥的价格每包上涨了30元,达到180元每包,而5年前这样的复合肥每包只要80元。对秦喜顺而言,这意味着,在同等施肥量的情况下,今年单买肥料的钱这一项,他就将比去年要多掏3000多元。

  成本的上涨,与橘价的下跌,正好构成反向的赛跑。在湖南湘西,上世纪90年代,请一个零工,包吃,一个男壮劳力一天也不过20元左右的价格,但现在每天至少40元。秦喜顺算了一笔账,即使以0.5元每斤的往年价格计算,去除管理成本、采摘成本、储藏包装成本,他平均每斤的利润也就0.2元,而之所以还有这微薄的0.2元利润,是因为他没计算他和他家人的劳动。显然投入与产出比,对秦喜顺这样的大户有利,对张可清这样的小户而言,时间成本与劳动付出所获得的回报则微乎其微。

  成本的上涨与橘价的下跌,正好构成反向的赛跑

  比起生产条件的脆弱,市场链条的断裂对橘农而言更为可怕。张可清往年最大的收益来自于帮采购商采购柑橘,但从去年柑橘成熟开始,采购商仿佛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一样,下大雪显然加剧了这种情形。到春节之后,采购商比起往年同期,减少了三分之二。在吉首——湘西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从事柑橘种植的张维军,往年也与张可清一样帮采购商采购柑橘,他的感受与张可清一样,生意清淡,他往年的老主顾们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还在找他帮忙。而据《财富时报》记者调查,在吉首市往年从事柑橘贸易的老板,超过半数已经歇业或转行。而吉首正是湘西自治州最主要的柑橘贸易集散地。

  为什么橘商突然对采购柑橘失去了兴趣呢?尽管政府采取了奖励销售的措施,但热心做柑橘销售的人仍然少之又少。一个重要原因是油价上涨,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了,但销售终端的市场价并没有随油价上涨。“我一开始就预见到由于油价上涨,今年柑橘外销会遇到困难,所以柑橘一下树的时候,我就卖掉了,没有像往年那样,先储藏起来待价而沽。”湖南凤凰县三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印洋说。分散经营的橘农往往信息滞后,使他们对市场和行情判断不准。

  销售商热情的削减,还由于市场的混乱与风险。品牌的建立非常困难,除非有大量的资金,比如有上千万的流动资金用于做销售,才有可能由销售商主导建立有效的品牌。但目前品牌的建立,更多是依靠政府的帮助,各地方政府各自为政推荐本地的品牌,形成柑橘市场品牌杂乱繁多的局面。“品牌必须依靠市场来做,换句话说,必须依靠商业力量。但目前根本没公司具有这种市场整合的实力。”吉首的一位柑橘贸易商说,“如果我的公司具有足够的资金,我就不会做柑橘销售了,我会去盖房子,甚至放高利贷,柑橘生意的利润薄,风险又太高。”他认为,由于生产是过度分散的,要整合营销,根本就做不到。分散的农户当面对市场时,通常极不理性,当行情看涨时,就会胡乱要价,但市场过分廉价,他们又捂住不卖,这令采购商非常头痛。

  整合,远非想象般简单

  在所有采访对象中,唯独在吉首从事柑橘种植的张维军没有悲观,他认为这可能是次扩张的机会。他说:“未来几年,橘价肯定会上涨,如果能接手大量抛荒的橘园,一两年后肯定能赚大钱,但前提是能够实现连片管理,否则你仍然会划不来,因为现在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都已经很高。”

  或许这确实是个整合的机会。一些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这次是产业升级的机会,廖家桥镇镇党委书记任真君认为,品种的改造远没有生产方式的改造急迫。“农业,尤其是经济型农业,只有实现公司化运作,才有可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存活。我们的橘农并不知道他们每天都在与美国从事柑橘种植的大公司竞争,如果人人都知道这一点,他们或许会放下手中的锄头。”这位前凤凰县农业局副局长出身的官员说。

  为柑橘产业设立农业保险?凤凰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田拥军直言,中央没有政策,地方政府搞不了。已经实施的水稻保险与生猪保险都是有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农户需要承担的部分不多。柑橘并非生活必需品,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补贴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可能性不大。

  在一些地方官员那里,《财富时报》记者还听到另外一种担心,他们说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高调重建柑橘产业,很有可能沦为一场盲干。十多年来各地依靠扶贫资金和农业开发款建立起来的柑橘产业,成为南方多数山区和丘陵地区农业县的支柱产业,其历史贡献功不可没。但重建起来,需要的资金投入力度将要比原始开发的时候大得多,以前是分年分批开发,现在则需要一次性投入,依靠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根本就没有这个力量,除非中央财政大量投入。

  问题是,即使有大量资金投入,仍需要解决好两个致命的难题,一是农民重建橘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多大,二是重建之后,如何平衡柑橘的市场和利润,提高柑橘种植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仍然将风险全丢给橘农,并且放任全行业的无序竞争,那么市场的灾难仍然会轮回。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