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保险回归保障之年(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2:32 金融时报

  保险投资型产品受到热捧,与资本市场的火爆不无关系。过去两年的大牛市,在鼓起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同时,却冲淡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目前,在国内投资者的家庭资产配置中,风险投资比例偏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理财专家提醒:应适时调整,否则市场“大浪”退潮时,很可能将前期的收获尽数收回。

  以2007年市场为例,前三季度在资本市场走强的情况下投连产品都获得了一个比较高的投资收益,四季度由于市场对未来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上证指数从10月16日的最高点6124点降到2008年1月28日的4419点的近期低点,累计下挫近30%,投连险也深受本轮下跌的影响,大部分投连账户都出现了超过10%的亏损,特别是新的投连险入市即亏。万能产品的结算利率也大幅下降。

  我国已经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政府财力还有限,只能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人民群众的养老、医疗保障还需要商业保险来满足。一方面是投保了长期商业保险的老百姓不足两亿人,更多的人需要保险的保障,另一方面,一些保障水平较低的保险产品却在热销。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以储蓄性和投资性作为卖点,而保险产品核心属性保障功能在逐步丧失。“如果未来的保险产品基本没有保障性,就形同普通的基金。对此,监管部门、专家学者都表示担忧。与投连万能产品相比,分红产品的保障程度明显要高,这是保险消费者的共识。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全保会上提醒保险公司,要认真对待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化对投连险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可能出现的退保风波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他强调:“当前,保险业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但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格局没有变。”保险业要“立足保障和服务民生”。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行业,应该在社会风险管理、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保险保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大学保险系主任孙祁祥教授近日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提出,保险的核心作用是保障,将保险完全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是国内许多人的认识误区。她提议应该逐步放慢投连类产品的销售,转而推动保障型产品的销售。

  理性选择:慧眼识险,走出误区

  由于个人对投资收益偏好以及市场上营销员、银行渠道在销售时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消费者在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时往往存在很多非理性因素。在资本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大多数购买投连产品的客户将保险视为投资理财工具,而且对投资账户收益抱有相当高的预期。当股市出现大幅下跌时,面对投资账户资金的缩水,消费者很可能会选择退保。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振荡必然会直接压缩市场对投连险的需求,一些以销售投连险业务占主导的中小寿险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将受到严峻挑战。

  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连险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几个基本条件的支持,一是繁荣高效的资本市场;二是稳健且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适当的系统性保护机制等安排;三是相对成熟、发达的寿险市场,消费者具备一定的财富积累和投资需求;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有一定的信任度;寿险业提供风险保障的能力已经得到较充分发挥;四是专业化的营销人员和强有力的营销渠道;五是寿险公司良好的资产管理能力。从我国目前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水平看,与投连险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长期上扬是大趋势,振荡是常态。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投资管理能力高、投资稳健的保险公司将会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那些资金实力强,在以前年度进行了投资战略布局的保险公司将是大赢家,他们的客户也将从中受益。

  在资本市场振荡的2008年,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是选择投保分红险、万能险,还是投连险?专家提示,首先明确自己购买保险的需求主要是保障还是投资,并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偏好以及实际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分红保险适合于有更高保障需求,同时希望获得稳健投资回报的消费者;投连产品适用收入较高,愿意承担高风险、具有理性投资理念的消费者选择;万能险则介于二者之间。另外,购买投资性寿险时还要注意选择保险公司,一是要看保险公司的实力,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在资源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要看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这包括详细考察保险公司以往的投资业绩、品牌形象等。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