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防止过热要转换为防止超调?(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16:31 《财经》杂志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此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流动性偏多的局面很难短期内根本扭转,而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投放了不确定性“炸弹”,中国成为新的资本流入地。投机热钱流入国内,这在上半年可能仍将持续;但在下半年,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可能会逐渐展现。他坦承,“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是中国一大挑战。”

  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有可能偏快,CPI处于较高水平,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短期为负值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利率对经济紧缩性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加息过快有可能出现‘超调’,不利于未来经济的平稳运行,2008年中国虽仍有加息可能,但幅度不大。”

  自2007年初以来,央行已连续六次提高存贷款利率。

  《财经》研究员陆磊认为,抑制流动性过剩,将依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仍然较大。有经济学家预测,今年央行将把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少上调到16.5%。

  财政政策是否跟进

  应对美国经济放缓乃至衰退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提出建议:有条件的经济体——如财政收支状况良好的新兴经济体,应考虑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学者也早有“紧货币,宽财政”建言。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即认为,中国必要时可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以内需增长来对冲出口放缓。中金公司哈继铭认为,面对“外忧内灾”,中国应以积极财政政策为预案,因为政府有较大的财政扩张空间。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上月在一个研讨会上曾表示,在下一阶段,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比如,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完善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等。“这些政策均有可能在适当的时机成为现实。另外,如何搭配行政手段和市场方式,执行更加灵活的财政政策同样需要慎重考虑。”

  李勇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调整期。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减少,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稳固性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告诉《财经》,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通常通过央行票据、法定准备金率、利率三个手段。目前央票已经发行得太多了;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效果有限,由于央行对法定准备金支付利息,相当于给商业银行补贴,对其约束贷款没有切肤之痛;至于利率手段,他认为,央行在利率政策方面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传导机制尚未理顺,“与西方国家市场化的利率传导机制相比,央行的利率传导机制仍然是半官方的管制性质。”

  “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空间已经很小了,解决中国当前问题已经不能这么严重依赖货币政策了,财政政策应发挥重大作用。”李扬认为。

  在财政部内部亦有一种声音认为,财政政策“该出手时就应果断出手,但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而不是小幅微调。”

  不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急于调整政策还为时过早”。美国次贷危机到底能走多远,对中国有多大的冲击,现在还没完全看清楚。

  他亦对政府的既定政策表示支持。“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和在几天之内快速发展的金融危机不一样,对由此带来的经济放缓应沉着应对。”汤敏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还是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风险。“如果等待经济数据明朗再做政策决定,可能会失去防止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的最好机会,”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持另一种看法,“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必须做好政策预案。面对通胀和衰退两种截然相反的经济风险,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有一定分工。”

  屈宏斌建议,一方面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利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工具收紧银根,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加剧;同时采用宽松的财政政策,在社保、医疗等方面加大财政支出,防止出现经济衰退。

  汤敏说,美国经济衰退还只是一种可能性。要做好各种准备,而不是现在就行动。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设计中,要留有余地和灵活性,以防紧急情况。

  “需要居安思危。”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说。他表示长期要未雨绸缪,考虑较高速度转向较低速度拐点来临时的应对预案;中期要着力在应对和消除高投资、高顺差、高流动性压力负面效应上推进综合性对策;在短期,应当保持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相机抉择”、微调为主的合理操作,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策调控总量(“需求管理”)的同时,应更多着力调整优化结构(“供给管理”)。尚无必要启动那种应对全面过热的比较急切的措施。

  对于中国来说,次贷危机的影响,并非仅仅是外需下滑、股市随外围市场大跌及几家大银行的巨额资产损失拨备。“面对更趋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调控目标,需要在具体政策中寻求创新,要有短期政策的灵活把握;从长远看,完善的金融市场竞争体系能够平衡社会总供求,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则能通过事后修正避免经济波动的危害。”一位专家指出。-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