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防止过热要转换为防止超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16:31 《财经》杂志

  市场对宏观政策调整的期待从防止过热悄悄地转换为防止超调

  次级房贷危机发生一年来,美国的救援行动不断升级。2月12日至13日,布什总统签署总额168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六大金融机构向拖欠房贷者施以延期优惠,巴菲特愿为8000亿美元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灭火行动”的扩大,恰是次贷危机加深的印证。

  中国也感受到了外部的寒意。几大银行已为次贷相关损失作出拨备;沪深股市指数如香港一般,跟随华尔街起落;众多企业正担忧出口增长深幅回落。更为紧要的是,中国政府最高层于去年底确立的防全面过热、防明显通胀的“双防”经济政策,在次贷危机及国内雨雪灾害的双重侵袭下,正面临重新调整的呼声。

  农历新春前,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活动时提出,要正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有分析人士提出,这一语境是,中国面临的不确定性已然增加,宏观调控政策,包括从紧的货币政策,其着力点及力度需妥善以对,并体现出某种灵活弹性。

  相机抉择

  外部危机有其有利的一面。有经济学者称,美国经济增速趋缓不会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相反可能会在整体上帮助经济合理降温。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2月中旬分析,中国不可能遭受美国和西欧那样的信贷紧缩,中国有其自身的经济周期和巨大的国内流动性。他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速,将从去年的11.4%放慢到10%左右。

  “次贷危机对于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过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有利契机,”央行研究局金融市场处副处长卜瑞祥告诉《财经》记者,“中国现有的巨额贸易顺差,可以趁此机会调整结构,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积极发展非贸易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

  但这样的冷却并不一定恰到好处。在出口减缓的同时,紧缩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放缓,显然,外部转冷和宏观调控时机及力度的选择仍存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中国的进口主要取决于投资,当下紧缩调控使得有效率的配套公共投资受到限制后,消费及进口的增速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响。”

  雷曼兄弟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亦认为,虽然私人消费增长将进一步加速,但通胀上升导致名义零售夸大了消费的增长速度,实际支出的加速并不足以抵消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的双疲软。

  “另一方面,美国为化解次贷危机而不断向全球注入的流动性,使得即便是需求衰退,居高的能源和粮食价格也很难大幅回落;两方面的合力意味着中国的通胀在上半年出现明显拐点的前景变得相当模糊。”刘煜辉表示。

  新近的迹象表明,2008年初的物价上涨压力继续加大。

  瑞信集团2月12日的经济分析认为,今年中国通胀压力较大,且短期内不会减弱,预计今年中国的通胀水平将达到6.5%。

  多位分析人士提出,如果美国出现经济衰退且全球经济下滑,中国政府继续采取紧缩措施抑制投资增长和缓解通胀压力,那么中国经济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双重打击,而且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会使广泛的内需型和出口型行业都会受到挫伤。

  对此,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2008年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这主要是靠外部需求大幅度下降。”他认为不会出现激进的紧缩政策。

  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紧缩政策可能不会成为2008年中国经济政策的主题曲。他预计春节、“两会”结束后的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可能是中国经济非常关键的时间段,经济紧缩政策有可能在那时发生逆转。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称,面对国际实体经济环境的恶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经济政策应当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他建议汇率升值应当加快步伐,货币政策应当灵活从紧,财政政策应当灵活积极。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要在不断变化着的情况下保持总供求关系的平衡,其重要特点就是相机抉择,不断调整。

  2月15日,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保持高增长,其中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6.7%和27.6%,贸易顺差同比增长22.6%。上述数值均高于市场预期。

  花旗集团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出口超预期增长,显示外部需求放缓及人民币升值尚未对中国外贸形成明显冲击。这可能延缓决策者调整政策。

  加息几率减少

  2月14日,农历新年后的首次公开市场操作,央行便果断出手,发行了三期共1950亿元央行票据,发行量达一年来最高纪录,同时还通过正回购回收了1350亿元资金。

  这表明央行数量紧缩力度明显增大。在加息愈加难行之下,数量调控及汇率升值成为一段时期内货币调控的主要工具。

  今年1月底,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下调125个基点至3%。中美之间的利差呈倒挂状态。

  王庆马上修改了对中国货币政策的预期,由“上半年两次加息”调整为“全年无加息动作”。他认为,虽然中国政府不会正式宣布中止紧缩政策,但政策语调将在近几个月内有所缓和,直至年中时静静地转至较为温和的姿态。

  一方面是出口的疲弱以及投资的紧缩所导致的经济大幅减速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是通胀的持续,中国内外部经济走势和政策方向的背离情形将愈发明显。在刘煜辉看来,2008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就成为“超调”的紧缩政策或许会将次贷的风险直接演变为中国经济的“滞胀”。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