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农行股改一行两制方案渐明(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10:18 经济观察报

  争议仍存

  知情人士称,虽然各部门原则同意了农行的股改方案,但各种争议犹存,焦点还是集中在如何兼顾“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方面。

  为了服务三农,去年农行制定的《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农行县域机构筹集的资金,总体上都用于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并以农民生产生活、农村中小企业、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金融服务需求为主要服务领域。

  参与农行股改方案审议的一位高级官员表示:“直接面向三农的事业部搞出来之后,会不会存在一些风险?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农村地区客户分布较为分散,点均、人均业务量较小,管理成本高且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据资料,农行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经营利润仅占农行的25%左右,投入产出比例极为不对称。而近几年,相当一部分农行县支行的工作重点转到了抓存款、清收和中间业务方面,长期不放贷款,信贷管理队伍已经解散,大部分营业所实际上成了单一的“存款机构”。

  “农村这块要是亏损怎么办?这是农行改革最难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商业化架构。”一位参与农行股改的知情人士强调。实际上,在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由于兼营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农行在市场定位上需要明确,而各个分支机构出于利润考虑,自然偏重于城市和大客户市场,减少了涉农信贷投放。

  “事业部编制设立出来,等于是商业业务和政策性业务分开做,但是面向三农的事业部怎么运作还不是特别清楚。”前述高级官员告诉记者。他认为,农行在农村也可以做一些批发业务,“因为农行不一定深入到那么草根,下面有很多机构啊,农信社、村镇银行、销额贷款公司等等,农行可以批发给他们贷款,让他们来做。像这种安排,农行没有考虑得太多,方案还是有一些争议。”

  “农行改革最大的困难不是其治理问题,而是其战略问题。”监管机构的一位官员向本报表示。在他看来,即使最终决策层采纳了这个方案,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他担心,今后农行在“服务三农”方面的亏损将会继续成为国家的包袱。

  他认为,应该把农行按照业务条线拆分成两家银行,一家是公司银行,一家是零售银行。后者既从事对城市的零售银行业务,也从事面向农村的零售银行业务。面向城市的零售银行业务按照完全的商业化模式运作;而面向农村的零售业务,势必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产生亏损难以避免。他的看法是,除了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明确进行一定补贴的农村地区零售业务之外,农行不应从事那些注定要亏损的涉农业务。这样才能算是商业化运作。

  据悉,农行的态度也很明确,即在涉农信贷业务上争取财政补贴。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农行是全国惟一一家建有覆盖所有县域的金融结算网络的商业银行,为确保该网络的完整性,农行在国定贫困县、部分省定贫困县和西藏地区额外保留800多个当地惟一的县级支行,在部分边疆地区还需额外保留一些覆盖半径大的乡镇营业所;而且农行金融结算网络不但为客户提供服务,还为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显然应该得到国家专项补贴。

  此外,“根据国家的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县域金融业务的所得税和营业税也是应该有所倾斜的。”该专家说。

  监管机构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农行的改革将和下一步农发行的改革以及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紧密结合。

  谁来主导

  按照新的方案设计,农行成立商业化运作的中国农业股份银行和立足于服务三农定位的涉农信贷事业部,这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就是谁在农行改革和未来经营中唱主角。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众所周知,涉农业务几乎不会带来什么经济效益,面向“三农”很难获得高昂的回报,而且操作风险很大,特别是由于我国的金融环境实施的是利率管制,“利率又不可能反映风险,所以就更难了。”作为一家未来的上市公司,如何为股东带来效益无疑是第一位的。这个矛盾既现实又难解。

  根据汇金公司400亿美元的注资计划,注资之后财政部在农行的权益基本上很难保证,很可能要像中行和建行那样,既要消化解决不良贷款损失,最终的权益还为零。在这种情形下,一旦涉农信贷业务上争取财政补贴,国家财政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何处理财政与汇金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新的制度设计。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