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岳:中国绿色经济政策路线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10:44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邓心 专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和每一场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博弈一样,作为“绿色经济政策路线图”开路先锋的“绿色信贷”,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现实的中国,每一次的环保新政都是和地区经济短期发展目标的一次博弈。“绿色信贷”工程也不例外。 绿色GDP无疾而终,而被视为其替代工程的“绿色信贷”,在推行半年之后,除了“取得阶段性、局部性成果”之外,面临的则是大面积推进时的制度性和技术性困难。 被寄予高度期望的“绿色信贷”通过对减排不力企业的金融惩戒,将从资金源头上切断企业动能,这一制度创新还仅仅是“绿色经济政策路线图”的一小部分,针对中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国家环保总局将与更多宏观经济部门联合起来,就绿色财税、绿色保险、绿色证券进行政策研究与试验,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作为“绿色经济政策路线图”开路先锋的“绿色信贷”,开局并不顺利。2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绿色信贷阶段进展,国家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潘岳表示,“目前情况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但环保总局希望能够和各金融部门继续通力合作,“为建立成熟的绿色信贷机制而努力。” 《财经时报》:“绿色信贷”推出以后,地方政府的反响如何? 潘岳: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全面进入我国污染减排的主战场。政策发布后,得到了大部分地区金融系统和环保部门的回应。20多个省市的环保部门与所在地的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出台了有关绿色信贷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 《财经时报》:这个数字也说明还有一些省份是比较消极的? 潘岳:也不全都是这样,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还很大。比如江苏省江阴市这样一个县级市,在2007年对污染严重企业否决申请贷款超过10亿元,并收回已向这些企业发放的银行贷款超过2亿元。但有一些省份和金融机构,并没有实行实质性的绿色信贷政策;即使实行了,也只停留在表面阶段。 《财经时报》:地方政府为什么不支持这一政策? 潘岳: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绿色信贷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认识、基础和信息等多重不足的制约;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由于得到一些地方的政策保护,还有利可图,有些甚至是短期的暴利行业,因而很难大幅度削减信贷规模。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全局性的艰苦努力。 《财经时报》:在推行绿色信贷的过程中,除了与地方政府博弈之外,金融机构应该是推行这一政策的关键所在? 潘岳: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部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是绿色信贷政策得以启动推行的重要因素。继联合发布绿色信贷后,银监会相继于2007年7月和11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控制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认真执行国家控制“两高”项目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并根据借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按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财经时报》:这种调控与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之间是否矛盾? 潘岳:应该说从大局来讲,并不矛盾。因为资质良好的企业才有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收益。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中也很配合这项工作。中国工商银行于去年9月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信贷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不发放贷款,对列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在解限前暂停一切形式的信贷支持等要求。工商银行系统则对法人客户进行了“环保信息标识”,初步形成了客户环保风险数据库。 《财经时报》:相对于商业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是否会更快一步? 潘岳:国家开发银行在严格控制向“两高”行业贷款的同时,建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着重支持水污染治理工程、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工程等八个方面,环保贷款发放额年均增长35.6%。到2007年底,国家开发银行的15家分行已经支持的环保项目贷款达300亿元,其中江苏分行与江苏省政府合作,在无锡等地计划安排太湖污染治理投资45亿元。 《财经时报》:这真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我想公众都很愿意看到环保总局与金融系统的良性互动。 潘岳:是的。过去一年,国家环保总局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提供了3万多条企业环境违法信息,供商业银行据此采取停贷或限贷措施。据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透露,由于违法排污、建设项目未通过环评审批等原因,有一些企业受到信贷限制。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