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制鞋业守护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11:08 《中国质量万里行》

  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将台西路的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惟一的国家级皮革和制鞋行业综合性科研机构,是中国皮革和制鞋行业的科学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化中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该院现有国家级的检测中心3个,均已通过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国家实验室”认可。

  作者:李颖

  作为我国皮革及鞋业检验的权威机构,中国皮革和鞋业工业研究院自1959年成立以来,50年如一日严把质量关,推动了我国制鞋业的迅猛发展,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被企业和消费者视为制鞋业的“守护神”。日前,该研究院标准检测处处长戚晓霞工程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揭开了这位“守护神”的神秘面纱。

  检测机构好似产品医院

  “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鞋业质检机构,我们可以说时时刻刻都站在被告席上,因为我们要对消费者负责、要对生产厂家负责,要让合格的产品在我们这里得到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要让那些不合格的产品在我们这里被揭露。”在接受采访时,戚处长如是说。

  实验室里,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质检仪器,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面对一台台精密仪器、面对一个个待检样品,除了机器发出的声音,记者听不到任何多余的话语。

  “这是BLY-1A型剥离试验仪,主要用于测定鞋类剥离强度;这是GJ9B1型皮革测厚仪,主要用于测定皮革材料厚度;这是XM-1耐磨实验机,主要用于测定鞋类外底耐磨性能……”戚处长详细地向记者介绍着各种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一路走来,记者深刻感受到,检测机构好似一所产品“医院”,检测工作就像是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在这里,“可能、也许、大概”之类的词语是绝不允许出现的,因为实验室里进行的每一次试验、出具的每一项数据,都要经过一个严谨周密的过程,没有确诊,就不可能对症下药。检测机构既要检测出产品存在的缺陷,也要为厂家进一步改进提供指导帮助,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鞋业质量不断提高。

  制鞋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涉及材料、机械、设计、流行趋势、地域特点等多方面内容,其相应的检测过程也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一段时间不去企业,再去就会发现又有很多新的材料、工艺等,这就要求一线检测的工作人员要积累大量的经验。为了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各项动态,院里的工作人员每年都至少会有100天以上在各个鞋厂进行现场沟通服务。“只有伏下身子,去现场、去车间、去制鞋第一线,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也只有掌握了这些资料,我们在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准确地找出‘病根’。”戚处长说。

  一家好医院仅仅能够做到确诊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开出好的药方。要想让企业和消费者信得过,检测机构还要能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有问题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整改。为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经常和厂家做好交流,面对问题共同查找原因,研究解决对策。“找出问题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能够生产出更多质量优秀的国产名牌鞋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戚处长说。

  检测机构就像一所学校

  用戚处长的话讲,检测机构同企业之间有时就好像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宣传先行,积极做好科普教育。制鞋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大多数中小型制鞋企业以手工制作为主,行业门槛低,即使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门外汉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掌握基本的制作手法及流程,但这却导制了很多制造一线的人员对鞋类制品的检测标准不甚了解,严重影响了成品鞋的质量。针对这一情况,研究院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宣传工作做在前头,向厂家进行科普宣传。在宣传中,他们把鞋类相关的检测标准、法律法规等制成图表,便于企业负责人及员工理解。同时,他们还在企业内部进行相关的讲授,使企业里每一名员工都能胜任宣传员的工作,把知识讲给别人,使得鞋类检测的相关知识得到了较好的普及运用。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