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物价周期性震荡上行 调控需要以粮为纲(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05:3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08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巨大

  2008年,在影响我国物价走势的诸多因素中,推动物价上涨的力量远远大于拉动物价下降的力量,尤其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在粮价的推动下,国内农产品价值中枢总体将呈现不断上移趋势;资源性产品和公共事业性产品价格上调压力日趋增强,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环保等要素成本将不断提高。此外,居民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对物价上涨的推动力继续增强,流动性过剩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1.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将是一个中期趋势,短期内难以缓解。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一般呈周期性涨跌,从长期看过去几十年大体保持稳定,然而,自2004年以来的本轮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可能是一个中期趋势。考虑到农产品价格与能源价格上涨直接相关、世界各国大幅度增加生物燃料使用、美元继续贬值等背景,世界农产品价格今后一个时期将会在高位运行。

  (1)油价上涨刺激了玉米、大豆等生物燃料作物价格的上升。由于世界范围内石化能源日趋紧缺,生物质能源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粮食作物被用于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导致世界性粮食供给总体偏紧。近几年来,美国开始大规模用玉米生产乙醇,导致玉米价格节节攀升。美国2006年和2007年的玉米乙醇产量分别达到50亿加仑和53亿加仑。按规划,美国替代燃料的用量目标2012年为75亿加仑,2017年为350亿加仑。如此看来,美国汽车还将吃掉越来越多的玉米。

  (2)玉米等生物燃料作物价格的上升刺激了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挤压了一些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所有主要粮食的库存量均下降至历史低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布的《10年农业展望报告》认为,生物燃料需求不断扩大将导致全球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

  (3)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改善使得食品消费升级,对于肉类消费量不断上升,带来对于大豆、玉米等饲料的需求不断增长

  (4)除了供需原因以外,美元贬值会推高以美元计价的农产品价格。

  2.在粮食及其他生产资料价格的推动下国内农产品价值中枢将不断上移。

  2006年10月以来,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既与当前国内粮食需求总量仍存在缺口有关,也与粮食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有关。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带动下,全国已经有2亿多农民实现“农转非”,相应地其农产品消费从“自给型”转变为“商业型”,口粮需求持续增长。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少吃米饭多吃肉”,人均小麦年消费量10年间下降了10公斤,人均猪肉年消费量则10 年间上升了10公斤,而生产1公斤的猪肉需要3-4公斤的粮食作为饲料,这导致对于大豆、玉米等饲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用玉米等制造生物燃料亦兴起,作为非食品加工用粮增长较快,2004-2006年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由1650万吨提高到3589万吨,年均增长29.5%,远高于玉米产量7.9%的平均增长速度。

  而从粮食供应情况看,受到耕地、水和自然天气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增产空间有限,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造成地价不断上升,耕地被不断侵占,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要靠有限的土地维系粮食产量持久增加已十分困难。粮食的各项投入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农具、农药、化肥等价格上涨迅速,种粮的机会成本(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工资)增长迅速,导致农民种粮的相对回报率越来越低,种粮积极性也越来越低。这一轮粮食价格高涨的背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消费升级、国际价格传导等深层次因素。2008年这些因素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整体需求没有降温、供给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价格压力不大可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缓解。

  长期来看,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反映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普遍规律。各国经济发展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都呈现逐步提高态势。国内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推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其价值中枢总体将呈现不断上移趋势。

  3.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将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对资源性产品和公共事业性产品实行政府定价,价格普遍偏低,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扭曲现象,给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诸多问题。考虑到我国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迫切性和2007年下半年不能出台政府调价措施的后续影响,今年下半年随着总体物价水平的走稳,需要出台的政府调价项目会比较多,2008年水价上涨已成必然,电力行业正在吁请提高电价,资源性产品和公共事业性产品价格上调压力预期增强。资源能源价格将成为未来推动整体价格上行的重要因素。

  而从国际市场看,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近几年价格都大幅上涨,短时期内价格不可能有较大幅度回落。国际原油价格近期一度超过每桶100美元,黄金价格也刷新了28年来最高纪录。由于我国资源性产品的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受其影响,国内包括钢材、水泥、石油、有色金属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几乎全线上涨,11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7%,涨幅比年初高出6.8个百分点,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2.6%,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3.9%、8.8%和8.0%。

  近几年,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围绕着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重大政策措施,其中加大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的比重是一个重要举措,生活消费成本上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及建立健全社保体系等因素都将加大企业用工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2007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确保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这必将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近期,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商务部正针对2008年上半年600种消费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及价格走势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研究,从初步结果来看,人工、土地、财务、环境保护和原材料成本对2008年上半年的价格水平仍将构成一种上行的压力。

  4.居民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对物价的推动力继续增强。

  2007年我国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2008年机关事业单位将继续提高工资,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促使雇主和职工收入增长加快,以及“奥运景气”的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财富效应的积累和扩大引发的居民对房地产、食品以及生活消费品需求的增长,2008年消费需求拉动物价上涨的动力将明显大于2007年。

  5.生产资料价格再次走高可能推动CPI的新一轮上涨。

  农产品与资源品价格的持续上涨进一步带动生产资料价格的趋升,并使得今年涨势比较缓和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近期又有涨幅增强趋势,由此加大了2008年物价上涨压力。我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水平在2004年经济高涨时达到了8.4%的高点后开始走低,一直徘徊在2.5%-3%左右的水平。2007年10月以来,PPI开始加速上涨,11月份达到4.6%的近期高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结束了2007年以来连续下跌的走势,同比上涨4.8%;生活资料价格维系04年以来连续上升的趋势,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由于PPI向CPI的传导压力增强,可能推动CPI进入新一轮上涨区间。

  6.由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难以根除。

  目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在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转移格局下,大量制造企业涌入我国境内,加工贸易顺差激增。同时由于中国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等因素,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长期存在,导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导致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迅速扩张。从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发展模式,致使内需不足,大量产品只有出口海外,商业银行通过结售汇业务获得大量的人民币头寸,加上储蓄存款的强劲增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明显过剩。2006年以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注资、股改、上市取得阶段性成果,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显著提高,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和动力明显增强。从发展趋势看,这些因素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变化,流动性过剩也难以根本性缓解。流动性过剩导致信贷投放高居不下,固定资产投资在信贷支持下有了更强劲的增长,流动性过剩也会推高CPI及资产价格,积聚通货膨胀风险。

  课题负责人:范剑平 执笔:高辉清 朱敏 胡少维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