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林毅夫称将推动世行与中国合作(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6日 03:43 新京报

  本报记者 郭少峰

  林毅夫简历

  男,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台湾,宜兰。

  第7、8、9、10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

  主角聚焦

  林毅夫的学术观点曾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高级智囊

  世界银行的此次任命,将林毅夫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再次拉入大众视野。此前,林毅夫“即将获任”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外界公认为代表着“中国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增加。林毅夫是国内公认的顶尖经济学家之一,也被认为是中央政府经济政策的高级智囊。近年来,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接受采访外,林毅夫较少在公开场合针对重大经济政策发表看法,只在学术场合进行纯学术类的演讲。

  传奇经济学家

  林毅夫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公开资料显示,他曾经是金门马山驻军的一名连长,1979年5月的一个夜晚,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两千米外的厦门,随后进入北大学习经济学。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北大指定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林毅夫担任舒尔茨的翻译。林毅夫凭借出色的英语以及才气赢得了舒尔茨的信任。

  不久,舒尔茨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1982年林毅夫正式进入芝加哥大学跟随舒尔茨学习,成为这位专注于农业经济以及发展经济学大师的关门弟子。

  林毅夫不负恩师期望,博士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舒尔茨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1990年,林毅夫关于1959—1961年中国大饥荒的论文《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议。

  1992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成为一段时间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

  在学术界获得声誉的同时,林毅夫更将经济学看做经世济民之学,正如他所说“研究我国的经济现实,进行理论创新,不仅能够使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贡献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可能迎来一个经济学大师辈出的时代”。

  推崇“比较优势”

  林毅夫曾经这样谈及其学术方向和整体思路的,“我感兴趣的是中国的现代化,想了解改革前为什么体制是那样,改革之后体制应该如何变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