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融业挺进国际市场(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 19:25 上海国资
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就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外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应该走出去,融入国际市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告诉《上海国资》。 外资银行从1996年开始进入中国,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开始加速, 2006年12月,中国加入WTO时承诺的全面开放银行业的过渡期限结束和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入尾声,外资银行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到2007年10月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5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1%。 目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正在越来越倾向于股权投资的方式。截至2007年10月末,已有35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23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210亿美元。在中国的外汇贷款市场上,外资银行占有20%的市场份额;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外资银行所占份额更高,达到25%。 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速度相比,中国银行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并不快。工行2006年境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8%,利润占总利润3%。而海外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花旗银行是44%,汇丰银行是66.7%,德意志银行是70%,渣打银行是80%。 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也有影响。海尔、联想、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都选择了与跨国大银行合作。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门类,金融与物流、资讯、财务管理这些行业一样,应该跟着自己的服务对象走。中国的企业正在大步走向国际市场,中国的金融业也应该跟着走出去。3到5年内,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市场肯定会成为潮流所趋”,汪亮说。 不过,中国金融机构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在香港,中国银行(香港)、汇丰、渣打是并列的3大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与汇丰银行在资产总额等方面差距并不大,但在投行等高端业务上则差距较大。 “核心问题是金融创新能力”,张燕生说,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的银行与国外银行从规模上看差距并不大,但由于创新能力远较国际同行为低,所以往往是胜在低端业务,越高端的业务中国银行的竞争力越低。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金融是先“练好内功”再走出去,还是先走出去“再练内功”? “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等你把准备工作做完了再出去,市场留给你的机会可能就没了”,汪亮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必须在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与国内不同,中国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只能到国际市场上去锻炼和提高,在国内培养不出来。 张燕生则提醒说,一旦进入国际市场,原来在国内因为垄断而带来的种种优势就不复存在了,正准备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金融机构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也要准备克服不同环境下的文化差异。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