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手机电视,谁的地盘听谁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01:03  中国经济周刊

  当然也有好消息。

  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82号)第6条规定中明确:电信不得从事广电业务,广电不得从事通信业务。这也是此前广电“封杀”电信IPTV业务的主要依据。

  但今年2月1日开始,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和广电总局六部委联合制订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就要开始实行,其中明确: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也就是说,电信、广电互相禁入的规定将被打破,这为广电、电信两大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终于有了政策面的依据和支持。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利于解决手机电视、IPTV等跨领域产业目前的尴尬现状。

  看一场英超450元

  “我们通常所说的用手机看电视,其实有两种主要的实现形式:一是广播制式的,一种是流媒体形式。”3G门户网(国内提供的手机电视服务主要网站之一)的一位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前者主要靠在手机中内置芯片或外接信号接收卡,以接受电视信号,需要用户更换特定手机,但不用为流量付费;而后者则主要通过手机上网的在线形式实现,需要向运营商支付流量费。”该负责人解释说,“前者有点像在电脑中安装电视卡来看电视,后者就是通过在线视频直播看电视。”

  张燕玲认为两种形式手机电视各有利弊:广播式是广电系力推的手机电视模式,它没有流量费,使用费用低,但如何让用户因为你的这一项业务去更换手机是个大问题;流媒体形式则是目前运营商力推的形式,它的主要问题是带宽速度慢,虽然3G推出后可以超微改善一下,但目前来看,用户体验不好,资费也比较高。另外,广播式手机只能实现直播,而流媒体形式既可直播又可点播,互动性更好。

  两种手机电视形式,虽然没有你死我活的替代性,但对于消费者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如果广播式手机电视推出,势必会影响流媒体手机电视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和按流量收费的运营商们。

  “广播式手机电视的推出肯定会对流媒体手机电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张燕玲说,“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广播式手机电视比较主流,因为其相对来说技术比较成熟,运营模式也比较完善,在欧美和韩国比较发达。”

  至于在中国这两种手机电视的命运究竟如何,张燕玲认为“得看国家的政策”。但3G门户网的负责人则比较看好流媒体形式的手机电视,因为带有手机电视接收功能的手机,价格相对于普通手机需要增加1000块左右,“都够买一台真正的电视机。”他说。

  目前广播式手机电视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用,消费者所能接触到的只是流媒体形式的手机电视。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目前使用流媒体形式观看手机电视所需要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内容或技术提供商收取的服务费,二是运营商收取的流量费。

  服务费并不高,一般为每个节目1—2元,包月10—15元,而且有很多网站是不收取服务费的。但运营商收取流量费就比较惊人了。如果你只是偶然看一下,在没有套餐的情况下,北京地区中国移动用户的基本费率是0.03元/KB。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流媒体形式的手机电视节目每小时的流量约为10MB左右。这样算来,每看一小时的费用将高达300元(以北京移动资费标准计算),全场比赛时间为90分钟的英超则需要450元。“所以有很多人因为用手机看了几小时的电视,收到千元甚至几千元账单很正常。”

  运营商一般建议用户选择套餐,可以更便宜,但优惠需要大量使用才能体现。以北京地区为例,根据北京移动和北京联通网站提供的资费标准,移动的不限流量GPRS业务的包月使用费是500元,而联通为300元。另外,两家都提供5元、20元、100元和200元的四种套餐服务,5元、20元的套餐浏览网页尚可,但如果是用手机看电视,肯定无法满足需要,因为20元的套餐所包括的流量只够观看电视5小时,5元只能看1小时。

  而记者在某手机营业厅随机调查了几位消费者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对手机电视很感兴趣,但是可以接受的月使用费基本在20元左右。

  “冷淡”的厂商

  与广电与电信较劲不同,手机电视这盘乱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利益方——厂商,在这场争端中却似乎表现得很不积极,甚至有些异乎寻常的低调:至今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跳出来支持任何一个标准,有的厂商甚至分别推出适合两方标准的手机终端。

  同时,也很少有厂商明确表示了对手机电视的浓厚兴趣,目前只有几家厂商推出了自己手机电视产品,但型号和数量非常少。

  根据诺盛电信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预测数据:2008年,中国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5220万,市场规模13亿元人民币;而到2010年,我国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9750万,市场规模达24亿元人民币。

  面对如此肥肉却少人动口,这显然不是各手机厂商的性格。

  “所有的终端厂商,接触比较多的都是运营商,自然会跟着运营商走。尤其是3G临近的时候,都会积极争取与运营商的良好关系,以在未来定制手机中争取比较大的份额。而广电对于终端厂商来说,影响力和品牌都不太成熟,而且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在先,所以厂商对此没有更多的热情。”张燕玲如是分析厂商的冷淡态度。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目前运营商主推流媒体形式的手机电视,广电再去搞一个成败还是未知数的广播式手机电视,特别是在标准还不统一的情况下,成本和风险都太大。”张燕玲说。

  或许观望比冷淡更能确切地形容目前厂商对于手机电视的态度:一方面继续与运营商保持暧昧关系,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与广电划清界限——因为这场龙争虎斗究竟结果如何谁也不知道。于是,厂商扮演着楚楚可怜的“墙头草”,进可攻、退可守,随时准备倒向强势的一方。

  由于厂商的“低调”和不积极显然不是发自内心,所以实际上平静的湖面下已经是暗潮涌动。面对中国的巨大市场,各手机厂商都不愿最终放弃努力。近日包括诺基亚在内的一些国际巨头已在不同场合表示,希望中国能允许多个标准并行,由市场自由选择。

  早在2006年9月,联想移动就推出了国内首款手机电视产品ET980。之后,海尔、夏新等厂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电视产品。而中兴、联想、华旗等则推出了支持广电系CMMB标准的手机和MP4。

  至于标准最终将如何破局,张燕玲认为应该不会很快,但时间很难预测,因为“受政策影响非常大”。张燕玲认为,“相比之下,电信系的标准比较接近和符合市场的要求,因为其将终端、通道、技术都考虑进去,而且中国移动已经有成熟的推广业务的方法。”

  即使标准落地,也不代表整个产业就会立刻欣欣向荣,很多国家的手机电视产业虽然发展较早,但仍在经历寒冬。韩国是全球最早推出手机电视服务的国家,虽然从2005年至今,已经拥有了超过700万的用户,而且到2010年,用户有望增加至2400万(韩国全国人口近半数),但运营商无一盈利,2006年全行业亏损高达3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情况更不乐观,不仅不赚钱,连“人气”都没有,用户数量远远低于预期,和巨额的投入就更不成正比了。

  “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但估计要等到2010年左右,市场才能真正的启动。”张燕玲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