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新路径 (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22:36 《财经》杂志网络版
金融中心突围 众所瞩目中,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核心内容。 一个月前,证监会第一副主席屠光绍空降上海。在新领导班子中,他分管金融、人事、监察等重要工作。 身兼专业背景和海外履历,又在央行、证交所及证监会等部门担任过管理职务,屠光绍被上海金融界期以厚望。这位前任证监会要员所面对的是一副重担。早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即明确提出,要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十多年过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口号反复重提,却难有重要突破。 一年前制定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将上海证券市场市值达到7万亿元,作为到2010年的市场建设目标。然而牛市来临,上交所目前总市值已超过22万亿元,仅流通市值亦接近6万亿元。重新设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阶段性目标,成为迫切之需。 “上海建设金融中心,要以市场为核心。”首次亮相的屠光绍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上海目前已是各类金融要素市场集聚之所,但还要拉长金融产业链,完善市场功能,增强金融中心的辐射力。 他举例说,从资本市场看,要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和产品,将市场和融资者连接起来;还要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吸引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到上海,形成资产管理中心;同时,其他金融服务行业也需要进一步发展。 有分析人士称,下一阶段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注重市场基础和服务品质的内涵提升,有望取代一味以争取更多政策、包揽天下的外延扩张式增长。 一位外资银行在沪负责人则向《财经》记者表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障碍,可能在于“很多标准与规则难以融入国际”。 屠光绍在此次人大的发言,恰好回应了这种担忧:“我认为需要认真研究法制建设问题。既然是国际金融中心,人家会按照国际化的东西来评判,我们必须得取得国际上的认同。” 曾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冯国勤当选上海市政协主席后亦公开表示,他将在上海政协平台上打造一个“陆家嘴金融论坛”。消息人士称,首届“陆家嘴金融论坛”有望于2008年夏举行。 此次韩正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独立篇幅论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表明上海倾向于从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去争取国家相应的政策支持。上海“两会”期间,多位来自金融行业的代表、委员,亦通过不同渠道传达了这种呼声。 新一届上海市政府班子将成立浦东综合配套领导小组,市长韩正将担任组长,国家发改委的相关领导也会参与其中。该小组有望今年一季度召开部署全年工作的会议。 “放活”国企 上海市国资系统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上任短短三个多月的俞正声,正在摸底调研国资系统。 上海社保案发后,轰轰烈烈的上海国资整合大戏急速降温。多位上海市政府专家指出,一年多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基本停滞。 行政色彩浓郁的同类项合并,是上海国企此前五年的主要整合模式,先后以此组建了百联、锦江、光明食品等规模庞大的国资企业集团。这些由行政力量整合而成的“国企航母”,却大而不强。有全国最大商业公司之称的百联集团,成立三年间,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 去年以来,上海国资着力打造金融与产业投资“双平台”。然而无论是已经挂牌的上海国际集团,还是2月下旬即将挂牌的上海国盛集团,从自身定位到母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至今模糊不清。 种种迹象显示,上海国资下一步将退出非核心主业,“放活”一批企业。 在政协会议的讲话中,俞正声谈及调研上海电气集团的感受:“400多家(下属企业)怎么管?必须把一部分放活啊!” “上海最缺的正是企业家、创业能手和首领。”他说,“不能把企业变成一个安置干部的场所。” 上海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自2007年下半年始,市国资委已陆续向绝大部分沪属国资集团下发了核心主业目录。根据目录要求,企业将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做大做强核心主业,逐步退出非核心主业——或卖出,或改制。 据悉,拟定企业核心主业目录,意在将国资向优势行业、重点领域集中,更合理地规划上海40余家国资集团的行业布局。 上海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上海电气等20余家大型国企集团均已接到了上海市国资委下发的核心主业目录,并开始着手对旗下产业做进一步调整。2007年新组建的上海国盛集团,目前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将全面参与上海国资的重组。 2月初,新一届上海政府将召开地方国资工作会议。业内普遍认为,届时上海国资的走向将更为清晰。解决超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认定标准,自身又无力从市场购买商品房的“夹心层”问题。 - (全文详见将于2月4日出版的2008年第3期《财经》杂志)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