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荣融:国资账本透明三年为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07:06 中国经营报

  作者:周丽敏,屈丽丽

  薪水普涨,大非减持,央企管理的透明度在近日反复引起舆论关注。似乎是要给公众的质疑一个答案,1月28日,全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会议在珠海召开,会议核心内容被锁定在“国资预算”与“国资监管”。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更是着重指出:“用三年时间,将国有企业的账本向社会公开。”

  防范央企小动作

  “荣融同志的讲话表明了国资委推动国资经营预算制度、强化国资监管的决心,如果国企账本真能向社会公开,‘央企小动作’将得到有效遏制。”一位与会的地方国资负责人如此表示。

  但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梦想照进现实的途径尚不明朗。

  “现实背景下的国资预算急切呼吁更加明确的细则以及制度衔接,让国资预算的目标真正落地。”国资专家、清华大学金融工程研究所陆线弘呼吁道。

  国资预算制度是国家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全流通背景下着力推进的,是国民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必然之举。国家要退出部分产业,要对相当多的企业进行改制,国家财政就要额外支出高达数千亿元的改制成本,改革成本的支付问题直接促进了国有经营预算制度的出台。

  从2005年开始,国资委与财政部开始共同着力制订“国资经营预算制度”,虽然推进步伐不能说不快,但是,由于在“由谁主管”方面的分歧,使得2007年9月1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仍然留下了相当多的制度空白。

  “举例来说,《意见》规定国资预算与公共预算一样,仍是由财政部来编制,在具体执行时也是由财政部牵头,这样作为出资人代表与国资监管主体的国资委就成了预算对象。虽然国资委可以提出意见,辅助财政部来编制预算,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国资委提供意见的话语权到底有多大是模糊的。”一位地方国资的负责人分析说。

  更何况,财政部对许多央企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对央企进行资源配置的水平肯定也不及国资委,但如果支出的主导权在财政,就会给下一步的央企改革带来部门协调上的困难。

  比如在支出问题上,支出结构是什么,有多少要进入公共预算,又有多少用来做社会保障支出;有多少要放到国有企业体系里,又有多少用于国企改革的费用支出,有多少用于资本性支出;对于资本性支出,还涉及到支出对象与支出方式确定,是直接投资还是由基金来投等等。

  “所有上述问题,《意见》并没有也不可能做出具体规定,然而缺乏具体的规定,就会为企业、国资委、财政部的三方博弈留下缺口,同时也会给央企的小动作留下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只能说《意见》给出了一个方向性的东西,而在执行层面还需要具体细则。”与会官员表示。

  规范大非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不只是国资经营预算制度试行的第一年,还是中国A股市场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的一个重要结点——股权分置改革三年将满,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减持浪潮正汹涌而至。

  按照目前的规定,在试行阶段股权转让所得的绝大部分不用上缴,而以后这部分收益如何处置存在一定变数。“所以尽快实现这部分收益应该是央企财务决策中很重要的内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界人士对记者分析道。从2008年2月1日开始,A股市场将迎来今年首轮大非解禁狂潮,大非涉及将近60亿股。而在此之前的1月份,上市公司的大非选择减持套现的次数已达到143次,平均一个交易日超过7次,比前一个月加速了100%。

  更有分析师指出,2008年“大小非”限售股解禁规模预计超过1.6万亿元。

  对于这样的背景,太平洋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张伟明分析指出,“虽然减持的预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资金压力,但是对国资预算来说,‘大非’中国有股权的减持,将实实在在地成为国资经营预算中国资收益的重要来源。”

  实际上,国资收益的相当大部分正来自于股权转让的收入。

  深圳国资委主任郭保民在去年三地国资主任见面会上就曾坦言,“截至当前,深圳国资委所收缴的100多亿元的国资收益中,其中只有15亿元来自于企业分红,其他绝大部分均来自企业产权多元化过程中的股份转让所得。”由于深圳是实行国资经营预算制度最早的地区,有十多年的历史,其数据有很大的借鉴性。

  一方面股权转让收入成为国资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全流通时代,国企股权转让的相当比例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减持实现,于是,减持的规范与否,减持中是否实现了“国资保值”的问题将有必要成为国资预算的重点监控范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操盘人士甚至告诉记者,“在‘大非’减持的巨大行情中,基金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都已做好准备,希望抓住机会大赚一笔,其中将不乏出现与上市公司共同操纵赚取收益的可能。”

  如此看来,“大非”中国有股权转让后的收益所得,在目前虽不用上缴但以后存在上缴可能的情况下,央企(或国有企业)对该笔收益的支配也应该引起政府足够的注意。

  2008年财政部与国资委要做的事情,不只是要把2007年收益收上来,还要考虑以后年份收益的真实性,而谨防“大非减持”中的“央企小动作”已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