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2007年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写入了2008年中央1号文件,农村商品对接平台初步形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得到改善,法律和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重要商品流通和特殊行业进一步规范,国内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农家店建设和改造目标超额完成。截止2007年底,31个省(市、区)的2187个县和2373家企业参与了工程建设,农家店覆盖全国75%的县(市、区)。全年新建和改造农家店约10万家,三年累计新建和改造农家店超过26万家,下达各地扶持资金10.9亿元,超额完成三年农家店建设规划目标。
“一网多用”政策取得突破。农家店不仅销售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还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药品、图书、邮政、电信等业务。各地也积极探索利用现有网络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双向顺畅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农家店的服务功能得到扩展,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
2、“双百市场工程”取得新进展
提升了批发市场和企业服务功能。按照“巩固成果、适当调整、扶优扶强”原则,择优确定扶持113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16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核准了289个项目。两年来,已累计安排8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检验检测和环保等准公益性设施建设和改造,309家市场和企业实施了709个建设项目,提升了服务功能。纳入“双百市场工程”的145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了4000亿元,占我国亿元以上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1/3以上。
3、农村商品对接平台初步形成。
举办了首届全国农村商品对接会。我部与江苏省联合举办了“第三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暨首届全国农村商品对接会”,2400多家中外流通、生产企业参加展会,展会成交总额达75亿元。一批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生产企业开发了适销对路的农村商品,扩大了直接采购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对于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促成了一批农商合作。为开拓农村市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与升级的消费需求,我部与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谅解备忘录。广州立白、漯河双汇、内蒙伊利、北京的汇源、顺鑫、京粮及家乐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相继与我部签订了协议。目前,8家签约企业根据协议开发农村适销产品、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4、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创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购物和消费环境,加大了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督导力度。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279个地级以上城市已有261个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总编制完成率达到93.5%,其中36个重点城市和171个地级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5、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得到改善
零供交易有章可循。组织各地贯彻落实《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对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等地个别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高额扣点、不合理收费、拖欠账期等情况及时进行了处理。
促销行为进一步规范。会同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意见》,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北京等地部分大型零售企业促销活动进行了检查。目前,商业企业促销行为逐步规范,消费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消费环境得到改善。
6、法律和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市场建设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就《城市商业网点条例》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进行修改,拟于近期提交审议。修订了《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起草了《无店铺销售管理办法》、《旧货流通管理办法》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本届政府以来,累计制定和发布了11部市场建设方面的部门规章。
流通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颁布了《流通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由零售批发、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居民服务、流通加工和基础设施构成的流通标准体系框架。今年已下达《小商品分类指南》等75项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发布《餐饮企业经营规范》等70项流通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流通标准509项。此外,还加强了流通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筹建改组了全国零售与批发等11个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
第九、2007年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取得新进展。2007年新认定合肥、广州、长沙等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认定太湖保护区、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和南昌高新区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商务部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中国服务外包(天津)培训中心。截至目前,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认定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4个示范区,建立了1个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