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信银行打新股产品出现负收益 怪罪市场波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10:47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崔帆

  “打新股”产品是当前较好的短期理财产品,但要在风险成本权衡后再做投资决定  

  2007年的牛市,在造就了众多财富神话的同时,也促使打新股产品日渐火爆。“打新股”作为最热门的投资产品之一,已经和股票、基金一样成为投资者追逐资本市场财富脚步的“另类”投资渠道。

  “打新股”产品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热捧,主要是因其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特性。尤其是从去年10月中旬开始,A股市场遭遇调整“寒流”后,投资者便纷纷把“打新股”产品看成资金的避风港。但由于部分“打新股”产品缺乏流动性和申购新股的资金屡创新高等因素,导致了其收益率和中签率不断走低。

  对此,有专家提醒投资者,需要根据市场现状调适自己的收益预期,认清打新股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实质。并预测,在2008年,打新股产品虽然仍具有投资价值,但其“高收益神话”亦将难以延续。

  火爆有因

  根据渤海证券研究所最新的调研报告显示,2007年各家银行“打新股”产品的年收益率在4%至20%之间,平均收益在10%左右。

  相对于银行持续的低收益和股市投资的高风险,“打新股”产品能够在本金基本无忧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一面市就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在去年9月,北京某银行推出的一款投资期限1年,起点为人民币5万元新股申购产品,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创下两天售罄的纪录。

  “实际上,决定‘打新股’收益的主要因素是中签率,这与资金规模有密切关系。经过我们测算,只有当申购资金规模超过1500万元时,中签可能性接近100%,申购资金才能体现规模优势,达到较高的利用效率。”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副所长谢富华透露。

  有过“打新股”经验的投资者会知道,个人单独申购的成功率会很低,即便能够中签,长期来看实际造成了资金的空闲和浪费,摊薄后平均收益率则更低。

  因此,对于那些资金规模较小的个人投资者来说,选择银行推出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是较好的选择。

  在谢富华看来,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一是投资时间短,一般为半年至一年;二是认购门槛低,个人投资者最低认购金额一般为5万元;三是相对于银行储蓄,收益率较高。

  “此外,目前各银行都对产品进行优化,相对于以前单纯的网上申购,现在一般是组合产品,同时参与网上、网下新股申购。由于网下申购中签率较高,收益也更高,与网上申购组合基本可以保证收益。正因如此,各个银行才敢报出越来越高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收益率。”谢富华坦言。

  收益波动

  去年10月中旬开始,面对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大量的资金开始流入新股市场,投资者把“打新股”产品看成是资金的避风港。

  但在2007年12月12日,海康MSN理财大学论坛上一条名为“11月中信拿了大家的钱去干什么了呢”的帖子,引发了众多网友和投资者对中信银行“打新股”系列理财产品的质疑。

  在业内有“打新股专业户”称誉的中信银行,其发行的“打新股”系列产品一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为何在年末引发轩然大波?

  注册名为“frank_qu ”的上海籍网友透露自己在2007年分别购买了三款中信银行的“打新股理财”产品,分别是中信理财之新股申购计划2号(下称“2号”)、中信理财之新股申购计划3号(下称“3号”)和中信理财之新股申购计划4号(下称“4号”)。

  这名网友在帖子中写道,当时之所以决定购买中信银行“打新股”产品,是因为在分析了产品的设计条款后,觉得产品收益应该高过银行存款利息,“当时我看新股发行趋势不错,在购买2号之前,就知道不仅有建设银行(601939)、中国石油(601857)回归A股,还有很多大型国企要在四季度整体上市。此外,3号的手续费还有保底返还条款,4号除了有打新股、增发的设计外,还加入了没有新股时放贷的功能,随着加息收益可以水涨船高。总的来说,这3只我购买的‘打新股’,申购品种和收益分配差别不大,其中属4号更贴近市场需求。”

  但出乎这位网友意料到的是,2007年12月11日中信银行公布的11月份“打新股”产品收益,竟然有两只产品收益是负值。

  “好久没有新股破发了,怎么有这种事!”网友愤怒地表示。

  “打新股”产品出现负收益,这的确是不可思议。随后记者登录中信银行网站查看了这三只产品的收益公告。

  经核实,11月份,中信银行的多只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网友frank_qu购买的两只产品确实出现了负收益。

  中信银行网站显示,截至2007年11月30日,2号费后净值是1.0759元,较10月增加了0.0007元,3号、4号的费后净值是1.0809元和1.0581元,较10月分别减少了0.0018元和0.0003.“按加息后的利率计算,11月的活期利息0.81%×(30/360) ×95%=0.0006415,2号的净值也不过增加了万分之七,3号、4号在11月的净值居然是亏损的。”正是这一连串数字引发了网友的质疑。

  回应质疑

  面对网友和投资者的质疑,《财经时报》专访了中信银行零售银行部市场营销部总经理杨洪。他表示,“打新股”产品11月出现单月负收益的主要原因是受产品流动性的影响,导致收益缩水。

  “由于11月国内证券市场波动巨大,创13年来A股历史最大月跌幅,产品的单位净值中包含所持部分已上市新股的市值,这部分新股收益受到二级市场波动的影响,在11月份出现了下跌,从而导致收益率相对于10月底有所下降。”杨洪坦言。

  随后记者证实,确实存在上述的情况。例如,2007年11月5日上市的中国石油,发行价为16.70元,上市首日中信银行并未在45元左右的价位卖出,最终的实际卖出价为35.57元。

  那为何中信银行不在股票价位较高的时候卖出,获取更大的收益?

  对此,杨洪解释,网友frank_qu 购买的三只‘打新股’产品设有封闭期,流动性不强,“众所周知,新股网下配售需要三个月的锁定期,即便是中签后也不能一上市就抛售,而在10月31日仍处于锁定期的股票将按照当日收盘价统计产品净值,这样当11月股票市场整体调整时,自然收益受损。但从整体来看,和产品发行之初公布的预期收益率相比,这几款产品的年化收益均超过预期收益率的上限。”

  《财经时报》了解到,2007年“打新股”理财产品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流动性上。一类是有封闭期,募集到的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集中用于新股申购;另一类可以随时终止,资金在客户的活期储蓄账户中,有新股就申购,没新股资金就返还到投资者的账户中,如工行的“灵通快线”,中信银行“新股只只打”,浦发银行“新股直通车”等。

  “两者对比各有优势,前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中签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收益风险;后者则更灵活,可自动参与每期的新股申购计划,但收益偏低。”杨洪建议,“所以投资者需要调适自己的收益预期,认清打新股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实质,做个理性而明白的消费者。”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财经时报同日相关报道:

  专家支招:选打新股产品货比三家

小调查

网友购买中信银行打新股产品出现负收益,你认为中信银行是否有责任?
有责任
没有责任
不好说
你是否还会购买中信银行理财产品?

不会
不好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