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缺粮时代 吃饭要靠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20:13 财时网-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彭亮

  2007年全球粮食吃紧,全球粮农组织预测,2008年粮价将继续居高不下。中国4年粮食政策效果初显。确保粮食安全仍是2008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粮食出口的大门上,加上了一把“三保险锁”。

  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涉及粮食的出口政策,在短短十来天之内已经三次调整。之前的两次分别是:2008年1月1日起,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共57个8位税目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2007年12月20日起,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被取消。

  在连续四年粮食增产、总产量达到1万亿斤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供需状况仍然维持“偏紧平衡”。

  全球粮食偏紧

  中国粮食“偏紧平衡”,全世界更是全面缺粮。

  欧洲最大粮食生产国法国2007年粮食减产约15%;牙买加、尼泊尔、菲律宾和撒哈拉以南多个非洲国家发出饥荒警告;意大利民众因食品价格上涨而发起罢吃意大利面活动;西孟加拉和墨西哥发生由缺粮引起的暴动。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事件传递出一个共同的信号:全球正走出粮食供应丰富期,进入又一个粮食供应短缺的阶段。

  美国农业部最新的预计报告称,2007/08年度期末小麦库存为1.098亿吨,是30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则为7410万吨,是2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过去,当某种农作物由于供应量过大而价格出现下滑时,农民在利润的驱使下会改种另外一种供应量不足的农作物。但是现在,这一轮价格上涨几乎波及所有主要的粮食商品。

  供应量的短缺推动着农业大宗商品价格达到创纪录高位。2007年下半年,小麦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大米价格则升至10年来的最高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37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全球谷物价格将在2008年继续居高不下。下一个10年内,农业大宗商品价格会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向上推升20%至50%。

  国际粮价上涨推动着我国的粮食出口迅猛增长。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月至11月,我国玉米出口487万吨,同比增加85.3%、大米出口113万吨,同比增加5.8%、小麦出口184.7万吨,同比增加206.51%。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所长张晓山经过测算发现,其实我国目前每年有15%的农产品需要依靠进口。

  为了抑制粮食出口、确保国内供应并稳定粮食价格,涉及粮食的出口政策在2007年年底接连出台。

  保障粮食供应,要求控制出口。而确保粮食安全又要求审慎对待进口。

  价格高昂只是进口面临的问题之一。进口对本国农业的冲击,可能会给粮食安全带来更大的危害。我国从大豆出口国变成大豆纯进口国,可以说是前车之鉴。

  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我国粮食供应的根本之道仍然是自给自足。

  解决吃饭问题,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稻米:基石中的基石

  粮食安全面临的重重压力之中,稻米的供应状况值得注意。

  作为60%以上中国人口主食品种的“稻米”,敏感而又脆弱。之前的近30年时间里,市场粮价数次大起大落,均因稻米供求波动引起。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介绍,近4年来我国稻米产量虽然稳中略升,但随着居民食用大米的比例上升以及稻米种植成本的不断提高,社会粮源有所减少,稻米供求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2004年至2006年,我国稻谷的年平均消费总量约为18500万吨,年平均产量却只有18074万吨,加上净出口100多万吨,3年逆差1500万吨左右。

  2007年,早稻收购价和开市价高出国家保护价8%到10%左右,却仍然出现了粮企买粮难的情况。据统计,8个早稻主产省的早稻收购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03.9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则显示,2007年11月各地的晚籼收购量也有小幅下降。

  在连续4年丰收、稻米产量有所增长的背景下,稻米收购量不升反降,农民的“惜售”心理成为其中的一大阻力。

  2007年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9%,占CPI权重33%的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小幅上涨6.6%。在三种最重要的粮食品种中,大米比小麦和玉米的涨幅更加平稳,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

  坚守住价格线的稻米成为稳定粮价的“中流砥柱”。但稻米价格没有达到预期,可能使产生失望心理的农民转向其他作物的种植,这又将给未来的粮食安全带来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三大因素给稻米稳产带来阻碍。

  首先是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秘书长邹振东说,我国稻田面积近20年净减少5000多万亩。种粮比较效益低也引发了南方双改单和撂荒的严重趋势,这将是今后保持稻米产量稳定增长的最大困难。

  其次是膳食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刚性增长,造成国内稻米需求量扩大。以2005年和1990年比较,我国城市居民口粮消费中大米的比例上升了11.9%,农村居民上升了9.4%。

  再次,稻米种植成本上涨较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秘书长唐炜说,从在湖南和江西的调查结果看,与2006年相比,2007年早稻种植成本上涨16%左右。

  价格上涨尚在其次,量的缺乏才是关键。目前,国际市场的年大米贸易总量只有2500万吨左右,出口国为泰国、越南、印度、美国等,进口的却有几十个国家。

  基石中的基石,没有被忽视的理由。

  2007年12月19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

  政策连接出台

  2004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在阔别18年后回归“三农”。

  也正是那一年,我国粮食供需缺口达3750万吨,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此后连续几年的一号文件中,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粮食流通体制、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完全取消等具体政策接连出台。

  成绩紧随政策而来。2004年至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4年增产。

  2007年,国内粮食供应出现“丰收价涨”,供需状况转变为“偏紧平衡”。新情况的出现,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

  2007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2008年“必须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依靠自身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已经敲定。渐行渐近的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上,“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将被涂写上重重一笔。

  2008年,如何保障未来粮食供应、确保未来粮食安全?如何逐一解决粮食生产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经先于中央一号文件,显露出未来一些具体措施的影子。

  资源性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目前,依靠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来增加农产品产出,几乎已经没有余地。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

  一方面,水资源贫乏;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

  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搞好小微型水利工程,推广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

  2008年,针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将大幅增加。

  水利部规划,到2010年,西北、西南、华北年降雨量大于250毫米的地区,将新建集雨工程1700万处。同时,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亿亩,在总用水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净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万亩。

  “18亿亩耕地红线”也在一直坚守。与1996年相比,我国耕地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24亿亩。中央从调整退耕还林的总量和节奏、落实非农建设用地的“占一补一”、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

  粮食生产成本的持续增加,是阻碍粮食生产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以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成本每年都以6%到8%的速度增长。

  “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确定了方向。

  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5.1万亿元。财政的大幅增收,为支农惠农带来了更足的底气。中央财政2007年用于“三农”的支出,预计将达到4318亿元,同比增长22.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提出,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三个“明显高于”进一步提升了惠农政策的含金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