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夏伯渝:为圆再登珠峰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21:22 财时网

  “珠穆朗玛峰吸引一些人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这是如此容易计量的(成功)。如果你对别人讲我登上珠峰了,他们立马明白你在说什么。”

  ——克里斯·伯明顿

  1985年登上了珠峰的克里斯·伯明顿用最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攀登珠峰的意义。珠穆朗玛,世界屋脊,地球之巅,对于科学家和探险家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更是“一个值得敬畏和景仰的地方”。

  自从1921年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印在她冰冷的雪峰之后,至少已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人次成功登顶,也有近200多名勇士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更有数不清的登山者,带着遗憾离开。

  1975年,正值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一位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夏伯渝,满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被那遥远的雪山感召着。就在最关键的时刻——8600米的高度,原本有希望登顶的夏伯渝却与最高荣誉失之交臂,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其一生。

  在登山的危难时刻,装备既是登山者赖以生存的保障,夏伯渝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了队友,导致严重冻伤从此失去了双脚。

  尽管失去了双脚,夏伯渝从未放弃过攀登珠峰的愿望,明年,也许后年,他想再次拿起冰镐,挑战珠峰。不管这是宏大的梦想也好,从不服输的夏伯渝仍然在努力地实现他的梦想。

  “为什么要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他是一个真正爱山之人!

  《财经时报》:是什么样的机会使您去登珠峰的?

  夏伯渝:1974年,中国登山队到青海选拔登山运动员,当时我正在青海一家工厂当工人。那时候对珠峰的壮观、神秘感有着特殊的向往,我从小就爱踢足球,身体素质应该没问题,就参加了这次选拔。经过严格的筛选,没想到从几百名选手中就被选中参加1975年攀登珠峰的运动员,当时非常兴奋和自豪。当年10月就到北京参加集训。当时挑选了9个人,集训后决定可以登山的只有五六人。1975年1月,为了慢慢适应环境,我们就坐车从北京出发了。

  《财经时报》:您当时到了目的地后,有高原反应吗?

  夏伯渝:刚开始还要做适应珠峰气候的训练,在做模拟8000米以上高山环境的低压氧仓的测试时,所有指标都完全符合。平时我一年四季都坚持冷水浴,抗寒能力也非常好。在大本营的时候,我只穿一件普通红色运动服,其他队员都是穿着抓绒衣来御寒的,因此大家也送了我“火神爷”的绰号。

  《财经时报》:在您那个年代登珠峰,有什么样历史意义吗?

  夏伯渝:1960年3名中国登山队员曾成功从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经验,在凌晨4点多登顶,天的亮度很低,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登顶的图像资料,很多国家并不承认,所以1975年我们再次登山。当时提出的是为国争光,登山是有政治意义的。这次登山还与科学考察队一起,测量珠峰高度。

  《财经时报》:“第二台阶”的金属梯也是在您那次登山放上去的吗?

  夏伯渝:对。登过珠峰的人都知道,“第二台阶”是道坎,这是一面30多米高的垂直岩壁,稍不留神,就会坠入望不见底的深渊。而这里距离顶峰仅200多米,也是登峰的必经之路,有许多登山队员因为不能攀过这道坎而失去登顶机会。当时我们队员分工协作,背了四节梯子并安装上去,一直到现在用的还是我们当年安放的金属梯。

  《财经时报》:在您登珠峰那年,中国终于被世界承认成功登顶。在登山中,有人冻掉了鼻子、耳朵等,这些冻伤就是在1975年的那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攀登中留下的。您的双脚也因此被冻坏了,那是怎样的一次攀登呢?

  夏伯渝:当时我被分配到突击队,是专门突击顶峰的。在7500米高度的大风口遭遇了大风,许多队员身体裸露的部分很容易就被冻伤了,我们被迫下撤。

  在大本营修整了几天后,又开始了第二次突击行动。在登到8500米的高度时,在和我同一根结组绳的突击队长邬宗岳,因高山反应而说不出话来,将报话机交给了我,命令我送到前方副队长手中以按时与大本营联系。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