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人口红利退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9:55 财经时报
本报见习记者 曹玲丽 广东鞋业大撤退 11月30日,东莞常登鞋业有限公司给员工发放了第二笔补偿金。这个有近20年制鞋经验、4000多名员工的“大厂”将于12月20日正式停业。 当地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鞋厂老板透露,常登选择在年底停业,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应对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但更深层次的可能是,现在鞋子加工、出口越来越艰难——继民工荒、电荒、出口受抑之后,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人民币升值,整个制鞋业的利润率相比前些年都大大降低。 据亚洲鞋业协会统计,广东总共有鞋厂五六千家,关闭的大中型企业已经超过一千家。惠东市有三千多家鞋厂,在最近两三个月内,中小型的制鞋、鞋材厂就关闭了四五百家。 如果说常登是东莞鞋业的一个缩影,那么东莞鞋业也是聚集在珠三角的“中国制造”的缩影。当初选择产业链下游,是因为收益快、成本低、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廉价劳动力,然而这样的道路走过20多年后,劳动力不再廉价,成本也已经不低了。 “人口红利”缩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火车站发生因民工挤买南下车票而压死人的事件,时在广东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任处长的梁满光曾受命前往处理。那时,他的任务是守在湖南火车站,动员民工不要盲目南下。20多年后,已经退休的老处长却要操心组织人马到江西、湖南的农村说服当地年轻人到广东打工。 20年前,到广州打工可以拿到五六百元的工资,这是当时极具吸引力的报酬。但常登鞋业一名老员工说,1996年的时候,厂里一线工人的工资是1000元左右,10年过去了,这个数字基本没有变。 随着经济发展,珠三角当年的优势不再明显。内陆一些省会城市开办的工厂,工资基本也能达到600至800元。 “长沙也有厂子要人,我去那里干活离家近,农忙时还能照顾到地里的庄稼,工钱少不了多少。”岳阳43岁的农民魏新国和妻子20年前在佛山、惠东一带电子厂打工,三年前他回到长沙干起了同样的工作,妻子则在老家务农,照顾老人。 “挣钱在哪里不是挣,但是年轻人还是应该到广东那样的大地方见见世面。”按照父亲的意愿,老魏高中毕业的大儿子到广东去“见世面”,但三年换了四个厂子,其间还有不少时间处于“失业”之中。老魏感叹道:“那时候我们咬紧牙什么苦都能吃,只要能挣钱。现在的年轻人不像我们那时候了,贪玩不吃苦,一个工作说不干就不干了。” 即使是常登鞋业这样一个4000多员工待遇相对稳定的大厂,人员流动性也相当厉害。 “招不到人,去年春节回来,厂里整整空下来两条生产线,而我们的生产线总共也只有五条。”当地一位鞋厂老板说。 政府帮助企业“西进” 如果说招工难、原材料价格高、房价电价高、竞争激烈、上升空间不足是市场向珠三角制造业发出了信号,那么政府导向也在明显地传达同样的信息。 面对制鞋企业倒闭的事实,东莞厚街镇镇长陈仲球表示他并不为此担心。因为目前转移出去的只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核心的技术研发和采购贸易依然留在东莞。 政府对曾经辉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态度也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且,广东政府在努力为这些加工制造企业“寻下家”。 2003年8月,广东率先提出推进“大珠三角”经济合作新动议。2004年6月3日,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9+2)在广州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对于“改革排头兵”的广东省来说,有两点意义非比寻常:一是云南、贵州的“西电东送”,二是和湖南、四川、广西的“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交流和劳务输出输入组织合作”。但其余8个省迎接广东制造业“产业转移”更为重要。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研发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说:“广东的制造业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但中部的一些省份湖南、江西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像广西或者是云南、贵州,有的还是工业化刚刚起步,这种情况有利于产业转移。” 一边是以优币逐出劣币,而在另一边,别人的劣币则变成实实在在的利益。湖南省副省长贺同新透露,2005年湖南50%以上的投资来自广东。“湖南是9+2协议最直接受益者。” 而在“接受产业转移典型县”——湖南省蓝山县,短短三四年时间,以毛织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到300余家,其间不乏年产值过亿元者。 对此,蓝山县县委书记刘事青说:“机会什么时候都有,谁抓住就有,不抓住就什么都没有,面对泛珠三角产业转移,谁抓住了这个机遇,谁就发展得更快。” 西部省市政府也看到了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需要。 2007年9月9日至14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组织代表团赴广东、上海和江苏、浙江四省(市)开展经济合作。当月,位于广州市番禺的广弘鞋业有限公司决定整体搬迁四川峨眉山市。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美元,将建设32条现代工艺制鞋生产线,年产鞋1600多万双。 另外,广东省政府还和西北一些偏远省份在产业合作方面进行了尝试。 11月16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分别代表两省共同签订了《两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致力于“全面推进两省在产业对接、资源开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