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之镜:透过从紧看中国银行风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02:39 财经时报
近日,中国改变其“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从紧”,以达到缓慢持续的增长和抵制通货膨胀。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如何实施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和美国的商业银行在风格上是多么的不同。 用中国政府的话来说,“中国将严格控制数量和进度给予贷款等,以更好地规范国内需求和平衡的国际收支”。中国用数字指标和配额来控制银行贷款,没有哪个提供贷款的银行宣布具体的指标和配额,但是每个银行似乎都知道怎么做。 认为自己确实面对经济危险的时候,中国政府领导人在1998年第一次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当时并没有单一地依靠利率来达到“紧缩”目的。 相比美国,中国的“货币政策”老是不太奏效。这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巨大、复杂、重要的经济实体来说非常不妙。在过去18个月里,中国7次提高利率,但是对抑制贷款的作用微乎其微。目前7.29%的贷款利率仍然不足以为10%以上狂热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降温。要让利率在中国经济中真正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操作方式。 在银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有四大银行,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和向国有企业发放贷款。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信贷质量和回报率并没有很明确的标准,虽然许多中国大银行都在纽约或者其他地方上市了,很多也有美国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的贷款指标总是被提前透支。2006年年中的时候,年度指标的82%已经完成,2007年年中也完成了88%,前三季度则达到了116%。所以北京方面放出话来,在本年度不再发放新的贷款,这对于确实需要钱的人来说真是倒霉透顶。 即使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实现零贷款,明年1月份的贷款狂潮也是不可阻挡。 2008年新的贷款指标还没有公布,中国希望贷款增长速度能有所减缓。2006年这一数值为15%,2007年前10个月则为18%。 北京希望一个较为缓和的增长,但在持续5年达到两位数增长之后,9%的增长率肯定有点不习惯。从2002年9.1%的增长到2007年的11.5%,这几乎是美国增长率的3倍,世界上其他国家也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现在中国的经济确实过热了。 ——《福布斯》 IPO降温有利于中国股市发展 一般来说,投资者应该对中国股市欣喜若狂。2007年,中国IPO市场集资金额可能高达900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和英国今年IPO规模的总和。然而,形势似乎有点儿不妙。 2007年中国A股IPO规模最大的前15家公司中,目前已有超过半数(8家)的股价跌破上市首日的收盘位。中石油则是最生动的例子,它第一天亮相上海股市的时候一跃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企业,而随后几天内则是狂跌近1/3.中石油成了中国赌客们的噩梦。 至此,散户们才意识到,并非所有初上市的股票都是香饽饽。由于大量投资者在中石油上市当日抢进而被套,目前二级市场投资者追高新股的热情已大打折扣。同时,在一级市场打新获得股份的投资者更在首日登陆就一拋了之。 由于二级市场愿意接盘的投资者正在减少,一级市场IPO订单也正减少,IPO定价也就面临下调压力。与数周前各机构对IPO争先恐后的情形相反,目前一些企业的IPO甚至无人问津,IPO市场正遭遇“消化不良”的窘境,如厦门厦顺铝箔已正式宣布其赴港IPO计划延后,其他60多家正打算IPO的企业恐怕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从积极方面来看,IPO市场降温显示投资者正趋于理性,通过IPO暴富的神话显然是禁不住时间考验的。近期中国中铁首日上市69%的涨幅相对而言算得上合理,而且该公司确实因业务发展需要而急需资金(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在疯狂牛市中,中国企业上市几乎只是一个填写申请表的过程,而从不考虑上市融资的必要性,但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这有助于中国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经济学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