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商开矿遭遇紧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16:26 《中国投资》

  我国钨、稀土等稀有金属资源的“隐性”流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此番将其明确列入外资“禁止类”项目,十分必要和及时,但远远不够

  外商开矿遭遇“紧缩”?

  文/本刊记者 王志强

  11月15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往北30公里的一个矿区。一股强大的沙尘暴正在戈壁滩形成。在狂风的肆虐下,强大的风力席卷着沙子,大到可以剥落汽车身上的油漆,刮碎挡风玻璃。

  “看到了吗?这是内蒙古品位最高的钼矿了,可惜它不能由我们来开发了”, 带着墨镜、穿着棕色毛皮外套、大踏步在风暴里穿越的蔡之凯指着不远处探槽一条隐约可见的矿脉,沮丧地对前来洽谈收购探矿权的国内一家矿业公司老总说。

  45岁的蔡之凯来自加拿大,是明科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伙人。他们勘探的这个钼矿位于阿拉善盟朱拉扎嗄地。千万别小瞧了这个埋在地下数百米深的矿藏——它一共含有十多条矿带,每条矿带延绵数百到一千多米,平均品位为0.3度,可采储量超过3000吨,是内蒙古目前探明储量最大的钼矿,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

  在刚刚出炉的2007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中国矿产领域对于外资的开放进行了一次显著调整——包括钼矿在内的稀有金属不允许外商勘察和开采。这个政策的出台,将导致在阿拉善盟勘探3年之久的明科矿业公司踏入“雷区”。

  外资矿业获利更加艰难

  在12月1日实施的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包括钨、钼、锡、锑、萤石勘察、开采以及稀土和放射性矿产的勘察、开采、选矿,都禁止外商投资。此外,《目录》还将煤炭、铜、铅列为非单独开采矿种。

  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贾其海在11月15日举行的第九届世界矿业大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目录》的目的在于引导外资到更深入、难度更高的领域找矿,引入的企业技术含量要高。

  众所周知,钨、钼、锡、锑等资源在我国比较富裕,属于优势保护矿种,现在国家将其由限制性领域调整为禁止类领域,充分反映出国家对资源安全的重视。

  “未来外资在中国开发矿业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刘益康说。刘曾在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做过高级工程师,后回国担任冶金地质勘探总局总工程师,目前任中国矿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对国外的商业性勘探非常熟悉。

  明科矿业公司属于加拿大初级勘探公司,1995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与国外初级矿产勘察公司合作的矿产勘察企业——华佳公司,在河北承德地区开展勘察。以后在四川、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执行过多个勘察项目。10年来,它在中国投入风险勘察资金约2亿人民币,是为数不多、长期坚持在中国开展风险勘察的国外初级矿产勘察公司之一。

  然而,进入中国已经11年的明科矿业,目前尚没有一个矿进入到开发阶段,也没有转让出一个矿。它在加拿大勘察资本市场上筹集的资金,都被“风险”吞掉了。

  刘益康告诉记者,明科矿业属于初级勘探公司,传统做法是专注于勘探的过程,获利方式是发现矿床并转售给采矿公司。但在中国,这种方式完全行不通,只有在发现矿资源并进行开采后才能得利。

  中国矿业联合会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国外矿业公司在中国依法登记风险勘察项目达210多个,划定风险勘察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而据业内人士估计,只有少数企业盈利,其它都在亏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跨国矿业公司第一次探路中国时,由于或明或暗的政策,除让他们留下一口口荒废的钻井之外,什么也没有获得。最近几年,由于政策的松动,数以百计的外资矿业公司卷土重来。如今,数以百计的外资矿业公司和无以计数的独立找矿人活跃在中国的矿产勘探开采行业,已然形成了一个群体。

  刘益康说,过去数十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风险完全由国家来承担。勘察部门以实物工作量来计算和衡量勘察工作的完成情况,但对勘察结果不承担任何风险。

  而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获取探矿权、采矿权的部门,每一步都必须与经济效益挂钩。拥有探矿权的单位要考虑对矿区的勘察程度,转移和降低勘探风险,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得最多的资源储量——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的存在,境外勘探商才拥有了今天在中国内地尤其是西部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

  在刘益康看来,以黄金、钼为代表的贵重和稀有金属勘察是世界上固体矿产勘察的风向标,若禁止外资勘察开发此类金属,势必打消外资的积极性,也将是不易恢复的。

  遏制稀有矿产“隐性”流失

  不过,中银国际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谢皓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有些担忧地说:“希望这一新政的出台,能在生产源头上保护我国的稀有金属资源,因为我国的稀有金属流失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谢皓的担忧不无道理。

  实际上,与之前大张旗鼓地从事矿业开发不同,由于政策的限入,外资企业并购境内矿业企业的方式正在变得复杂、隐蔽、多样,并且很技巧地绕过了法律限制与政府审批的“雷区”。

  时下,只要在google或百度上搜索一下“稀土”,马上就会出现一堆贩卖稀土的公司,阿里巴巴更是大作“稀土批发”生意。

  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在前些年纷纷大量进口中国稀土进行囤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拥有稀土矿的国家,都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中国进口进行战略储备。

  信越公司是在江西赣州注册的一家企业,主营稀土开发业务,注册资本金1500万元人民币。在外人眼里,这是一家典型的“小富即安型”企业:规模不大,没有显赫的背景。

  然而,千万别小看了这家公司,如果不是知情人士透露,恐怕你永远不会想到它与日本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昭和电工有着紧密的联系。

  “像信越这样的公司,在中国一共有数十家,分布在中国内蒙、江西、广东等省份,隐蔽地从事稀土、钨、锡、铟、锑等稀有金属的开发。它们都是独立法人,法律地位平等,但在内部管理上,却由外资总部进行操盘控制,其主要任务就是寻找适合的并购对象,并伺机吃进”,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多年来,民营企业一直是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最大开采生产省份——江西省的主力,处于垄断地位。但近几年这种格局却在慢慢发生变化,从 2003 年开始,江西省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量有一半控制在外资手中。

  目前,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矿业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稀土上游开采。据了解,日本昭和电工早在2003年9月在包头建钕铁硼合金厂,2005年底又与江西赣州市政府合资建稀土合金厂,日本NEOMAX公司和TDK公司亦于2005年在江西成立合资稀土开采冶炼企业。

  境外企业近年来大规模在中国设厂,已成为国内稀土开采业人所共知的事情,仅包头市已有外国稀土企业10多家,其中有些企业收购稀土原料或初级产品后,稍做加工便运往日本等国。

  中国以稀土资源而闻名世界,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说法。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稀土早就被列入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之一。面对市场的强劲需求,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位置。稀土元素的各种特性将全面被人们所发现和利用,尤其是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中富含中、重稀土元素。由于过度滥采,目前国内离子型稀土储量已经减少了60%。此外,最近几年在江西频频出现一些环保问题,也与此有关。

  另外,以钨为例,目前,全球80%的钨需求均由中国提供。但中国钨业没能像欧佩克那样调控世界钨价格,相反,由于乱挖乱采,深加工环节重复建设严重,行业集中度过低使中国钨产品在国际市场丧失话语权。

  目前中国的黑钨矿已差不多开采完毕,仅剩白钨矿资源。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起钨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新《目录》明确禁止外商开采上述矿产资源,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但是,面对稀有金属矿产开发的“半地下”状态,政策禁令要落到实处,显然不是一日之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