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控“从紧” “有形之手”发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1:07 财时网

  作者: 邓心

  从2004年开始实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首次改弦易辙,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亦尚属首次。对信贷数量及节奏调控,彰显“有形之手”将发挥更大作用

  毫无疑问,2008年,紧缩是比稳健更刺激人神经的词汇。

  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重要信息:已实施了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协同效应考验

  2008年,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成为宏观调控的第一要义。包括信贷、投资、土地、节能等都会成为从紧调控的利器。而稳健的财政政策显然更多是为配合解决教育卫生等民生问题,财政支出将更多偏向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始,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从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定的调子,是近年紧缩政策最为严厉的一次。

  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及信贷节奏,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土地等要素市场的调节,都彰显政府的“有形之手”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对于这种带有强烈“凯恩斯主义”印记的财政货币政策,市场人士也显示了某种隐忧。“一稳一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能否发挥协同效应,当是对政府行政效能的考验。

  全球价格走高下的中国格局

  2007年,中国CPI(消费价格指数)陡然画出一条不断攀升的曲线,从2月的CPI总水平同比上涨2.7%,到6月的4.4%、7月的5.6%、8月的6.5%……

  如同全球气温变暖引发高度警觉一样,CPI在全球蔓延的趋势也招致各国政府采取严厉手段,以应对这一棘手局面。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一份统计显示,近几个月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CPI普遍高位上涨,其中,中国10月份6.5%的CPI涨幅在全球二十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八。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近两个月来的物价涨幅最为抢眼。据统计,9、10月份俄罗斯CPI 上涨达10.8%,同样发展势头强劲的印度CPI涨幅也达6.7%,与此同时,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已拉响了通胀警报。对于本轮全球性物价上涨,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分析称:除了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有关外,石油、粮食、食用植物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此轮全球物价上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部分国家在应对通胀的过程中普遍将采取较为严厉的调控,一些国家已经上调了出口税率,主要用于控制本国农产品出口。

  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经济工作定调为“从紧”并不出乎市场意料。此前的11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经济须注意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这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实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首次改弦易辙,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尚属首次。尤其是紧到什么程度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毕竟一方面要保障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抑制通货膨胀,调控的难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2007年央行利率、汇率、准备金率“三率”齐动,这在历史上几乎未曾有过。9次上调准备金率后,5次加息,多次发行定向央行票据,并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央行力图吸纳流动性、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努力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2008年的市场节奏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中国经济所有资源要素等支撑的经济增长极限为11%。而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蓝皮书》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将达到11.6%。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认为,GDP增速保持在9%左右对经济发展最为有利。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