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低票价公交的“北京模式”(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1:11 财时网

  [接上页]

  可否持续?

  根据各国经验,由于具有公共事业性质,地铁投入巨大,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地铁系统都依赖大量的财政补贴。但北京地铁每年耗资数十亿元的财政补贴让人颇为担忧:实行了低票价优惠政策的公交和地铁,可以坚持多久?之前就有民众对地铁降价是否仅是一时之举进行过类似发问。

  按照北京轨道交通的基本目标,三环路以内,每步行一公里就可到达地铁车站。这意味着北京轨道交通规模将大量扩容。正在建设的就有地铁四号线,九号线,十号线和机场线等众多线路。如此庞大的地铁扩容规模,财政巨资补贴又是否可以持续?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的一位专家就认为,由于客流量在低票价的吸引下会保持高峰状态,同时,地铁票价短期内又不会发生变化,各种成本的不断升高,财政补贴力度必然不断加大,尽管仍在财政补贴能力之内,但外界环境依然存在众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

  对此,王海平称,由于北京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财政增长每年都在20%以上,2007年更是预计达到30%。“承担低票价的公交政策补贴并无问题,低票价公交政策取向将不会改变。”

  不过仍有观察者提出了担心:即便是财政具备大量补贴公共交通的实力,但财政增收毕竟有限,如果持续投向这样节节攀高的公交补贴,可能会挤占财政资源对其它领域的投入。

  北京为何不能复制“香港模式”

  本报实习记者孙维晨

  低票价的“一票制”政策,被专家们誉为公交的“北京模式”,是地铁改革迈出的巨大进步。但是如何完善该模式,使得地铁由亏损转变为收支平衡甚至盈利,实现“自我造血”仍为各方所关注。

  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隋映辉认为,北京可以学习“香港模式”。所谓“香港模式”其实就是“物业+铁路”捆绑经营的模式,该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从企业的角度,而非纯粹以公共事业的角度进行经营。

  “港铁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混合主导模式。”隋映辉告诉记者。香港地铁公司是香港政府全资拥有的公用事业企业,不由政府直接经营,而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有关人员组成董事局,按“商业原则”进行地铁的修建、运营和管理。

  这种运作方式使得公司自身对地铁票价进行管制。“香港地铁票价是根据每年的经济通胀情况来制定的。”隋说。他认为北京实现“自我造血”的关键,是发展“纵向产业”——利用广告、房地产、商贸等这些高附加值的盈利手段。

  隋映辉曾多次赴港考察,对比京港两地地铁他说:“北京都是只有沿线广告,相关商贸、租赁等业务没有明显发展。”他认为,如果能将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北京地铁也许可以保持收支平衡,甚至实现盈利。“因为北京地铁票价已经固定,所以发展商贸物业才是关键。”

  而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董焰则告诉记者,以前北京地铁也曾学习过“港铁模式”,在地铁站里发展商贸。“但问题是北京地铁人流量太大,特别拥挤,必然导致站内商业缺乏活力,毕竟乘客是在使用交通工具而非前来购物。”

  由此看来,交通问题各不相同,也不能用相同的办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北京模式”做出了一种选择,它让公共交通给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