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陈跃中:“大景观”建筑先行者(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1:10 财时网

  [接上页]

  《财经时报》:“大景观”理念在哪些方面颠覆了传统的设计理念?

  陈跃中:所谓“大景观”是在城市设计层面上,以景观规划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是将景观设计纳入场地前期的整体规划。在景观规划设计师确立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地形环境、场地竖向标高的条件下,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相互配合进行设计。这与国内传统的由建筑师先行布局建筑位置等,景观师而后填空的设计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绝对是对传统建筑设计工作序列的一种颠覆性修改。景观师应该成为“区域规划中景观生态规划的制定者;城市规划中综合规划决策的参与者;城市设计中场地环境营建的领导者”。

  《财经时报》:您一直强调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的规划理念,以避免过于商业化的做法。您是如何将生态融入到您的设计中去的?

  陈跃中:易兰(ECO)是Ecology(生态学)的缩写,取这个名字是为了更好体现我们公司的价值取向,以生态、环保的理念来做项目。以我们做过的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我们在规划设计时不仅运用一般的设计原则,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北京是个非常缺水的城市,要让这些稀缺的资源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就不能光从观赏的角度出发,而应该更多地着眼于滨水景观的使用功能。项目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旱井,遇到降雨量大时水将不会像过去通过管道排走,而是通过旱井收集起来,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我们也在规划中以车型道让位、步行道滨水,因此北方的市民也能享有更好的有亲水环境。此外,在很多区域,尽量减少铺装面积,而更多运用符合本地生态条件的本土植物,来营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过去我提过在景观中运用“湿地”来体现生态的效果,有些设计项目不管场地是否适合,生硬地建造“湿地”,反而弄巧成拙。一个场地在规划前要充分考虑洼地的处理,这样就可以再造出一个自然景观,比如,通过引导将雨水汇集到洼地中,形成一片湖泊,洼地的底层要有渗透性,随着雨量的大小,湖面的深浅也有所不同,就形成“会呼吸的湖泊”,这样不仅达到自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生态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财经时报》:设计师该如何看待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陈跃中:其实,商业和艺术并不矛盾。二者兼顾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也是一直在做的。我们比许多同业在设计景观的时候更注重生态和环保,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寻求一个平衡点。在进行场地设计的时候,不仅仅对客户负责,更应当在设计过程中担当起自身的社会职责。景观设计往往只是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部分,规划设计者应当从城市整体出发,建立起更为整体的价值观念和空间观念,尽可能的以自身的设计推进周边地区的环境改善。

  《财经时报》:每年都有美国大学环境景观设计专业的实习生到您的公司来实习,他们为什么来这里实习?

  陈跃中:美国学生愿意到我们这里实习,首先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市场发展的潜力;其次是因为我们公司的专业水平得到他们的认可。美国学生在公司实习大约6个月,参与公司的各种设计项目,我们根据他们实习情况考核,回美国后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将计入他们的学习成绩。美国设计师最大的特点是非常敬业,讲求团队精神,我希望这些美国学生能把他们的文化、设计思想与公司的员工互相交流、碰撞,使公司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另外我们还将一批中国景观设计师介绍到国外学习和工作。景观设计是一门新的学科,大学课本里的知识远远不够,一定要通过实战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培养更多中国景观设计师更像是祖国赋予我的使命。■

  超越单纯的传承与颠覆

  本报记者 邓心

  对于徜徉于现代都市的人们来说,我们身边的建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推动这场变化的,其实就是身处繁忙都市中的我们自己。那些冰冷的建筑,在赵传的歌声里被定义为“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而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映衬下,都市人的焦灼无处遁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