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城市低保制度标准遭质疑 专家认为条款需人性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1:26 中国财经报
城市低保户能否用手机、夏天能否用空调等问题,引发的不仅仅是社会各界的议论,还提出了对城市低保制度标准的质疑 本报记者 郑钢 邓勇 低保户的“苦恼”生活 案例一:8月5日,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当日最高气温突破37oC。家住铜梁县巴川镇东城社区的低保户张春雷,与年迈的母亲在家里正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蒲扇祛暑,但从脸上不住淌下的汗滴可以看出,效果并不明显,而窗台上一台窗式空调却被报纸罩得严严实实。“这空调已经好几年不用了,因为它一运转,就预示着我们的低保资格会被取消。”张春雷知道,低保条款中这是一道杠。 案例二:南岸区福利社低保户胡世清一边答应着平街生活小店店主的吆喝,一边拄着拐杖颤悠悠地往店里赶。他知道,这肯定又是儿子打来的问询电话。儿子早表示,省吃俭用也要为他买一台极其便宜的手机,以便联系,同时也让老人在遇到意外时能派上用场。可老人执意不从,担心会因这玩意儿把低保资格给毁了。 其实,上述两个案例绝非个例。2002年起实行的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办法规定,家中安装电话,家庭成员持有手机、BP机和饲养观赏宠物,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家庭,原则上不予办理低保。这些规定,压抑着一大批人的正常需求。于是,低保户该不该用空调、该不该配手机、该不该养宠物等问题,一时引起各方争议。 低保与享受之间的争议 正方认为:低保是指“最低生活保障”,而不是“最低吃饭保障”,低保户也是人,也有尊严,应该得到更人性化的关照。他们认为,争议的焦点不单是低保户该不该用空调、手机或饲养宠物那么简单,而是对城市管理中低保制度条款提出了新课题,即该不该适时对2002年出台的低保条例作出修正。 一些市民认为,空调是重庆人度夏的必需品。社会在进步,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低保户放宽限制,使现代社会更加充满人性味和包容性。世人都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低保户也是人,他们同样需要更好的生活。 同样,手机在现代社会已经脱去了它“奢侈”的外衣,成为最普通、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何况很多运营商都打出了免费获机的促销牌,为什么非得认为低保户用手机就不恰当、他们就应该和“外界”划清界限呢?养宠物也只需省下一口饭就能办到,为什么要剥夺低保户的爱心权? 反方认为:低保政策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政府对城市弱势群体的浓厚关爱,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因此,低保金发放必须遵从“助最该助之人,助最该助之事”的原则。你在享有低保权利的同时,就必须严格按照低保条例规范自己,否则,低保养懒汉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网民“剑走偏锋”对此表示赞同。城市中不少好脚好手的“青壮年”低保户,有的游手好闲,有的成天泡茶馆打麻将,还不时发牢骚。如果把政府的专项拨款用在这些不务正业的人群身上,甚至是用在养宠物等限制条款上,则是对纳税人的不公。 低保户:咬住低保不放松 不论外界的争议有多激烈,也少有低保人士提出自己的反驳意见。在他们看来,这种争论所带来的尊严上的“屈辱”远不及失去享有低保权利重要。 首先,工作难找。近年来,有劳动能力的无业失业人员逐渐成为低保户主体,占了半数左右,且相当一部分人的年龄在40—50岁。他们大多文化不高,下岗后又未能接受新技能培训,在再就业竞争中处于下风。即便就业,也随时面临再次失业的危险。 其次,收入不高。低保户王红兵算过一笔账:下岗后,他曾到鱼洞再就业干过保安,月收入500元,但每天上班乘两次车,往返得花5元,每月交通费125元,加上每月中午在外的伙食费100元、月通讯费50元和其他开支80元,月纯收入只有150元左右,“不如放弃工作,领低保金度日。”此说法得到众多低保户认同。 第三,“脱保”后成本增加。低保户再就业后就脱离了低保,意味着在吃、住、子女教育、看病就医等诸多方面,不再享受任何保障性的政府救助,必须自己完全负担,导致了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专家:条款需人性化 专家认为,惟有把政策做一些人性化调整,方能找准其平衡点。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发展学院副教授王成荣认为: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最低生活水平的概念也在变化,手机和空调已不再是奢侈品,低保户理应和其他普通市民一样,享受到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优越性,这也是国家低保政策逐步走向科学化、人性化的体现。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唐忠明认为:再就业才是低保户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针对低保户文化较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特点,政府应组织劳动部门、用人企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在财税、信贷方面对企业进行优惠,从而提高低保户就业后能获得较好的待遇,激励就业。因此,低保条款的设定需要人性化,对低保户“造血”功能的培育同样需要人性化。 此外,不少学者对条款调整表示出支持。指出,政策法规同样需要时间的检验,一步步地摸索、反思和修订,并与时俱进地完善,才能真正惠及于民,充分彰显政府的执政能力。 政府:适时调整方显以人为本 低保户是不是就非得在生计承受范围之内压抑消费,做精神和生活上的“穷人”? 显然,这种结果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政府所不倡导的。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调整“不合时宜”的限制性条款,以给低保人员更多的“阳光”生活权利。 据重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法规二处负责人介绍,针对原有低保政策暴露出来的不足,重庆市于去年底专门拟订了《重庆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很多专家为此提出了很多更利于审核、更具人性化、更合情合理的建议。诸如空调等电器,只要不是在申请低保前半年购买,低保户夏天均可使用;低保户也可用手机,只要话费不超出辖区居民平均话费的两到三成;低保户也可养些小宠物,因为小宠物已是大家的伙伴,低保户省一口饭,就能养活它…… 有人士表示,如果这些建议得以通过,新条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破除了一项不合实际的规定,更在于它充满了对城市困难群体浓厚的人文关怀,有着浓浓的人情味。一个城市的人情味越浓,这个城市就越宜居、越和谐。 在条款设定上作修改的同时,财政、民政部门也在做着相关方面的尝试,如加强对低保人员的资格审核,促使低保资金真正落实到需要者手中等方面寻找对策。比方说,沙坪坝区根据就业能力等级、就业愿望、就业技能,将贫困低保人群分为五类就业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动员、帮扶和就业指导,帮助65%的贫困家庭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江北区则推出了与低保政策相配合的“就业补贴”,按工作收入分别补贴20%或15%不等,以此调动低保人员的就业积极性。 编后 不应让低保户夹着尾巴做人 □齐玄江 读了这条新闻,心里感到一阵暖意,因为这条新闻反映了政府和百姓对于低保户的关怀更人性化了。对于低保户可不可以用空调、手机以及养宠物,似乎还没有“定论”,《重庆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也只是“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因此,作为这条新闻的编辑,也想说上几句,算是向有关方面提点意见。 是不是低保户一般由其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来确定,这个标准各地也不一样。只要其收入水平在标准以下,就应纳入低保。低保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则是应保尽保,同时要防止一些不诚实之人掩藏收入骗保。 至于低保户拿到低保金后该怎么花,政府似乎不应干预,旁人也没有必要指手划脚。他需要买一台空调,防止自己中暑住院,那么,买好了;他需要买一台手机方便联系创业,那么,买好了;他需要买一条宠物狗来陪自己度过孤独的余生,那么,也买好了。因为我们应该相信,对于大多数低保户来说,是不会浪费从政府那里领来的低保金的——他们也浪费不起! 当今社会确有一些人领着低保金,游手好闲、养鸟走狗、成天泡茶馆打麻将,他们之中多是掩藏实际收入的骗保者,而真正的低保者会是少数。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戳穿骗保者的真面目,取消其低保资格,对于少数这样的低保者,也只应该在道德层面进行指责和教育,而不应该在低保制度中一刀切地对低保户的消费行为横加限制。这会因为少数人而伤及许多无辜者,也不符合制度设定的一般原则。如果有低保户拿省吃俭用攒下的低保金出去旅游,我们是不是也要出台限制低保者旅游的条款? 当下,没有人要求低保户必须吃青菜豆腐了,前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财政部还专门出台对低保户的补贴政策,使他们每月都能吃上猪肉。对此,全社会不但没有异议,且都拍手称赞。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低保户的关怀。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和低保水平的提高,将来低保者买空调用手机也是自然的事。对低保户,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怀、尊重、引导,而不是要让他们夹着尾巴做人。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