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九部委棉花链上各自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6日 01:2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延春实习记者 段寅燕 北京报道 2007年8月20日,千余名重庆籍民工乘坐专列,跟随数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摘棉工一起前往新疆摘棉。 裂嘴的棉花正等待落仓,焦灼的棉纺织企业却等不及了。新棉要到下月中旬方能上市,但部分纺织企业的棉花原料已近断档。最近两个月以来,国内棉价如国际棉价一样高位震荡,一路看涨。手持棉花进口配额的纺织企业只得在焦虑中观望。 市场绷紧的弦使棉花链条格外敏感,而操纵链条舞动的配额管理体制也在此刻显得格外刺眼。 近日,国务院批示,要求发改委召集各涉棉部门调研摸底。 九“龙”治棉:在其位谋其政? 新棉即将上市,“新棉花年度”扯开帷幕。各部门冀望新年度配额管理制度能有动作,帷幕之后,着眼于各自利益的棉花链条上的部委争战大戏,业已开演。 奔赴新疆的重庆民工摘棉工或许不会知道,司空见惯的棉花一旦和“配额”这样的字眼纠结在一起,就拉成一根长长的利益链。 这个链条上牵扯的机构多达九个: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商务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工商总局、海关总署、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他们,乃至以“第三部门”面目示人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棉花协会等中介机构,为了棉花链条上的利益,已从前年争论到今年。 去年,有关是否增发棉花进口配额曾爆发了一次争战。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为代表的纺织业,因国际棉价远低于国内,力争多增发170万吨配额,以便降低生产成本;但中国棉花协会、农业部等机构则提出反对。随后,发改委出面辟谣,平息争战风波。 今年,代表棉农利益的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的中国棉花协会,撰写报告,呼吁高层谨慎进口,保护中国棉花生产,保护棉农利益。代表棉纺企业利益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则召集20多家企业,呼吁取消棉花进口配额限制,或者调整滑准税税率,使纺织企业度过眼下苦撑的日子。 近期,为调和各方利益冲突,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国家发改委两度召开多方“棉花会”。知情者称,“棉花会”成了“争辩会”,意见分歧颇大。 在棉花产业这根绵长而敏感的链条上,牵串着棉农、中间商、棉花企业、纺织企业、贸易商等相关利益集团,1亿多的农民和民工在这根链条上吃饭。在其位谋其政,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可避免地将管理他们的部门卷入其中。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长期研究棉花的专家杜珉对本报介绍,超配额滑准税下发,一般是发改委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然后作为机密文件在几个部门转圈会签,几个部门都签字画押后,才可下发。但如果有意见分歧,发改委就召集部门都坐下来开会,直到商议出各方都满意的结果。 因此,许多棉纺织企业负责人接受采访都提到:“商量的不是最佳的市场供需,而是平衡利益的妥协结局。” 据悉,为制止增发配额,农业部曾两次拒绝在发改委草拟的文件上签字。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张增发配额宜早不宜迟,数量宜适量偏大,给企业采购外棉的选择时机权;但农业部、中国棉花协会认为,不宜早发、集中发,不利国内棉花出售。 记者了解,去年,发改委考虑到纺织企业的需求缺口,4月份就集中发了滑准税配额,结果进口棉花冲击市场,进口棉价比国内每吨低1000-2000元,新疆棉花一直未动,农业部强烈呼吁,一直闹到国务院批示,结果八九个部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开赴新疆等棉区,调研,采取了“一配一”措施,就是,买一吨国内棉花,给企业搭配一吨进口棉花配额,两月内新疆棉花卖完了。 第二年度,发改委就调整做法,采取新的滑准税率,并推迟下发滑准税配额的时间,确保了中国棉农利益。 新疆贝正实业有限公司张闻民总经理告诉本报:收购棉花时期,棉花企业与纺织企业站在一起,与棉农对立,企业希望棉价越低越好,棉农希望越高越好;收进棉花后,棉花企业就和棉农站在一起,希望棉价走高,但纺织企业则希望国内棉花价格走低。“农业部要考虑棉农利益;商务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则考虑纺织企业的生存,”张闻民说。 “谁的呼声大,谁的利益可能被顾及,发改委尽力在部门之间搞平衡。”江苏省一家棉麻企业人士表示。 棉价信息:涉棉部门没有一个靠谱的? 为说明政出多门存在些许弊端,业内人士喜欢拿棉价信息这个市场化的因素说事。 新棉上市在即,来自不同涉棉部门的新棉价格预测已经在媒介满天飞。 但山东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开玩笑说,“与其相信这些信息,不如相信天气变化。” 棉花行情走势分析是棉花企业决策的灵魂。但记者从各个部门了解,目前信息发布多门,都号称是权威,结果信息差异很大,小道消息不断,企业并不能准确掌握国内和国际棉花市场的供求信息。 6月27日,新疆召开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各机构专家聚首,大家调高了棉花产量,低估了消费量,预测至少还有40-100万吨棉花在仓库里。但是,话音刚落,国内棉花告急,一些纺织企业买不到棉花,国内棉价上涨,国际棉价也应声涨价,国内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为此,7月16日,中国棉花储备管理公司抛出30万吨国储棉,缓解国内棉花紧张的局面。 “看来数字不准确啊,”张闻民说,跟预测有出入,企业要自己甄别。 长期研究棉花的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魏晓文主任对本报说,统计数据互相打架,来自不同部门的预测误差很大,比如棉花消费量,棉纱量以及棉花种植量,误差有时候竟然在100万吨。“弄的我们搞研究的,感觉很麻烦,也只能做估摸趋势的事情。” 目前,中国棉花协会,中国棉花信息网、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农业部、发改委、中国储备棉管理公司等不同机构都在发布棉花信息。 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农业部与统计局有些年份误差在几十万亩。一些部门说,“统计数误差在40%-50%是正常的,”魏晓文说,“这怎么叫正常?很多圈子里的专家都搞不清楚。”况且,一些部门只发布部分数据,更多详细的数据要花钱去买。 关于纺纱中棉花比例,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在64%,而中国棉花协会统计没有这么高。对国内供需缺口,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认为,我国将有70%左右的棉花靠进口解决,缺口在400万吨以上,但农业部表态:我国棉花可保证纺织工业70%的用棉需求,缺口大约300万吨左右。 “谁发布信息和数据,我都不敢信,相对只能信国家统计局的,但是也有误差,它(统计局)不是进行普查,而是采取典型抽查,有时候也对不上号,棉花生产量+棉花进口量往往跟棉花消费量对不上。有时候多出100万吨棉花不知道哪儿来的。”魏晓文感叹。 美国棉花信息基本都由美国农业部固定时间,统一发布,数据规律,准确,免费,渠道透明。“这是我主要一个研究渠道。”魏晓文说。 采访中,很多企业反映,为了获得信息,不得不同时参加几个机构的会员,在交纳一定会员费后,才能获得信息。“并且在不同的信息中自己判断,”中国华芳集团一位负责人讲。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发改委发布配额增发通知的前2个月,各种消息纷纷在市场上流行,国际棉商对中国行动的猜测,许多最后被印证了。“各个部门会签的一段时间,消息是最集中出来的时间,国际棉商耳朵最灵。”一位研究棉花的学者说,有些部门也借此“吹风”,试探市场的反应,提供政策出台的市场预期。 发改委副部长毕井泉曾表示:“要科学预测国内棉花市场需求,准确统计国内棉花产量,合理确定棉花进口配额发放数量,努力为企业创造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交给九“龙”,还是交给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毕井泉曾表示,“棉花市场调控,要着眼于整个棉花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着眼于棉花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但目前,参股控股多家棉花企业的全国供销总社,制定棉花滑准税目标价格的财政部,发布棉花收购价格预警、制定收购价的农业发展银行,管理配额发放的发改委,商务部等都在参与棉花市场的调控。 “发文件、下通知,一般要盖七八个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棉花专家表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不像其他工业部门有专门主管部门。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因为多头管理,目前对棉花产业整体战略规划,很难坐下研究。很多行业都推出“十一五”规划,但棉花行业至今没有。 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棉花上千亿产值,应该成立专门部门,像美国农业部一家管理棉花。“现在下文件好多部门联合会签,耽误时间。” 一些专家建议:中国棉花不应再由多个部委的政府官员围着桌子做决定,而应由数百家厂商、棉商依据市场需求做出选择。棉花调控要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长远来看,取消配额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江苏省一家棉麻企业人士说,几万家企业在争抢配额,发改委给谁不给谁,也头疼。说是按资质发放,但也没那么绝对,还是倾向于照顾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到头来,倒卖配额成为圈子内公开的秘密。 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往往会排挤规模较小的经营者,减少市场竞争。在中国,规模较小的经营者多是民营企业。 虽然九龙争吵的配额制度弊端不少,仍然有专家向本报表示:目前配额管理制度,以及滑准税调节制度还是不错的方式,在没有酝酿出更好的办法出来,只能这样。当下,在美国对本国棉农补贴,国际棉价扭曲情况下,配额制度不能草率取消。倒卖配额、配额发放不透明等只是枝节的技术问题,可以从技术上改革,淡化“计划”色彩。 当下,国际棉商已在国内加紧布局,酝酿一套完善的棉花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企业冀望新年度里,能有所变革。近期,发改委、中国棉纺织协会、以及地方的棉花机构频繁召开会议,研究相关事宜。企业也怀着不同的心情在等待。 (特约记者李欣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