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持续小幅加息:商业银行如何面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00:17 金融时报
卓尚进 央行决定,自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继3月17日、5月18日、7月20日决定加息之后在今年仅半年时间内进行的第4次小幅加息。 接受采访的多家金融机构表示,此次加息符合金融机构和市场人士的预期,在央行此次宣布加息之前,国内外多家金融机构和专家根据最新的宏观统计数据分析预测,今年下半年央行可能会加息。如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8月13日的报告《大幅加息既不应该也不可能》中判断,央行可能将于近期小幅加息。他说:“此次宣布的加息与预期一致。”而此前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陶冬甚至预计央行会加息,“储蓄利率会上升1.08%,而贷款利率可能上升0.81%。” 面对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温和通胀及央行持续小幅加息的经济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将如何应对?这是已经上市和正在谋求上市的商业银行不能不考虑的热门话题。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6%,创下10年来的新高。1至7月的CPI为3.5%,早已超过此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3%。随着CPI的一路走高,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在逐步增强。 央行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下季度物价预期不乐观,有超过半数(50.2%)的被调查者预计物价趋升,占比超过上季度5.9个百分点。 而央行日前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价格上行、通胀风险予以了高度关注,该报告称:“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综合央行今年4次加息的影响来分析,对商业银行盈利及经营既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 在8月15日利息税率减至5%政策实施之后,央行的此次加息加在一起将形成一种“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储蓄存款向股市“搬家”的速度,为存款类金融机构尤其中小银行等机构的储蓄资金来源增加提供有利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资金头寸紧张的状况。 此次加息,与5月18日的加息采取同样的“不对称结构”,即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而贷款利率仅上调0.18个百分点。这两次不对称加息使存贷款利差缩小了0.18个百分点,从宏观上看有利于抑制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减缓信贷过快增长,但从微观上看不利于商业银行短期内扩大贷款利息收入和增加盈利,一定程度上将削弱股东和投资者的持股信心。显然,这对商业银行经营和投资者利益影响的方向有时是不一致的,这需要商业银行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并在银行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战略之间达成平衡。这对上市银行高管经营层尤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鉴于中国刚刚出现的通胀苗头,国际上一些机构和媒体开始煽动“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胀”的观点。这一观点显然是有其片面性的。中金公司日前在研究报告中分析指出,在中国目前仍处于人口红利的局面下,单位劳动成本依然下降,目前中国产品的一定涨价依然主要反映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输出通胀的论据不足。其实,中国的通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世界市场上输进来的。如国际油价的反复走高、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国内有关制造品及消费品价格上升。 其实,这种情况是在国际市场上流动性过剩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通胀已呈现国际化趋势,大多数国家国内的通胀与国际化的通胀是相互影响、互为推动的关系。 为适应全球金融市场这一全新的趋势,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早已进入加息周期。如今年7月5日,因通胀中期内依然面临上行风险,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5.5%升至5.75%,这是英国央行去年8月以来第5次上调利率。此次加息使英国基准利率达到6年半以来的最高。而此前,在今年6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4%,这是欧央行自2005年12月以来第8次加息,至此欧元区利率水平已升至2001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 8月17日,虽然美联储为缓解美国次贷危机而下调了窗口贴现利率(再贴现率),从6.25%下调至5.75%,但是并没有放弃其近几年来抑制通胀的政策重点。全球主要央行为减缓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总共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不少于5000亿美元,此举不仅将暂缓金融市场的振荡,而且使全球过剩的流动性仍将得以维持。与之伴随的通胀阴影还将挥之不去,并有可能扩大。 在此背景下,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商业银行尤其中资上市银行,将如何应对这一全新的宏观国际环境?这无疑是一全新的挑战,但同时面临发展的机遇,因为通胀环境为分配和占有更多的资源创造了重要条件。因此,中资上市银行应当具有全新的理念,超前的意识,全球化视野,创新发展战略,在挑战中把握新机遇,以尽快跻身全球一流的先进上市银行行列。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