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高增长低通胀的内在原因剖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 05:2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经济增长的长周期理论表明,经济长期增长过程既可能伴随高通货膨胀现象,也有可能伴随低通货膨胀(或轻度的通货紧缩)现象,这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体制环境等长期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增长速度与需求增长速度的相对快慢。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内在原因:

  (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因素

  2003年以来,新一轮经济能够持续繁荣并同时保持低通胀态势,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是重要原因之一。技术进步直接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技术进步在推动供给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购买力的增加。总之,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使供给的增长远远超过了需求的增长,这对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将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制约。从这个意义来讲,我国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将会长期存在,中国未来价格总水平存在长期下降的可能。

  (二)体制创新因素

  如果说技术进步是影响新一轮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体制创新则是保障其实现并可以持续的重要条件。

  减少政府管制,打破垄断,释放出新的增长潜力,极大地促进了效率的提高。“高增长低通胀”能够实现、并持续较长一段时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由过去过多地对微观主体进行干预逐步转向

宏观调控,不断消除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为经济拓展了新的增长空间,并极大地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放松管制和市场准入,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改革项目审批制度,打破垄断,充分发展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激发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与以往几轮周期不同,本轮周期中出现了投资反复过热的情形,其重要原因就是有两股力量实质性地推动经济增长,一股力量是由地方政府推动、民营资本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
房地产
投资,另一股则是市场本身的、完全以市场利润为基础的经济内生性增长力量。由制度创新所带来的这种经济增长活力是以往任何时候所没有的。另一方面,商品价格完全放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对价格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大大增强。理论和实践表明,投资强劲增长必然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对下游产品形成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最终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而本轮经济却出现了PPI与CPI走势相背离的情况,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商品市场价格完全放开,市场处于一种激烈的竞争当中,下游产品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就决定了上游产品涨价很难通过下游产品释放,最终抑制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三)贸易市场因素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市场交易成本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加入WTO为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一方面,外资大量流入和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对推动我国新一轮经济持续繁荣以及缓解国内市场压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伴随全球市场的日益融合以及入世过渡期结束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不仅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而且还扩大了市场的“交易半径”。中国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出口,不仅对发达国家、尤其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经济得以实现持续10多年的增长而没有发生通货膨胀起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贸易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从而避免了经济快速增长有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

  尽管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国内通货膨胀构成了一定压力,但全球范围的制造业生产过剩,影响我国制造业领域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难以改变,从而有利于我国实现并保持了低通胀态势。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化趋势特别是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加快有效地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各国的比较优势都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市场开放、竞争水平的提高,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使价格长期稳定或持续走低,从这个角度看,未来面临的通缩风险要大于通胀风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