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海回A背后:疯狂的买船竞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7:24 中国经营报

  中国两大航运巨头不约而同地开始了A股回归之旅。就在中国远洋(601919.SH)回归A股不到两个月后,中海集团旗下的中海集运(2866.HK)也迫不及待地公布了发行A股的详情。

  “航运企业上市冲动的背后,是它们急需资金买船的焦渴。”业内人士称,“但对于中海而言,还有希望借助筹集资金巩固行业重量级地位的考虑。”

  上市冲动的背后推手

  近日,在香港上市的中海集运正式公布了发行A股的计划。据悉,中海集运此次发行A股的数量约23.37亿股。若参考8月10日中海集运在H股的收盘价,在A股筹集资金将达到169亿元人民币。回归时间则定于今年下半年。

  目前,中海旗下的业务被划分为两大块:在H股上市的中海集运承担着国内、国际集装箱运输,也是中海的“拳头业务”;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中海发展(600026.SH)则主攻油品运输和国内沿海干散货运输。

  “中海集运选择在此时发行A股,是响应‘在香港上市的大蓝筹回归’的号召,这与中石油、建设银行的回归如出一辙;另一方面,中海也急需资金来扩大规模,购买船舶。”一位行业分析师一针见血地表示,目前正是船公司疯狂买船的时代,没有船公司不缺钱的。

  事实上,中海集运发布的公告也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订造集装箱船舶、收购与集装箱运输业的相关资产、营运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上海久和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虞建珍告诉记者,近两年造船业迎来了高峰,售价几乎每年都涨10%左右。“我们的造船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客户主要以国际班轮巨头为主。市场行情好得很。”

  毫无疑问,中海也是“抢购大军”中的一员。就在8月8日,中海集运刚刚公布了一笔大订单,向韩国三星重工订购了8艘13300标箱的超大型“巨无霸”集装箱船。总造价高达13亿美元。

  而根据中海集运2007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11.55亿元人民币。这笔船舶订单显然让中海集运感到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上市是最好的出路。目前,航运业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虽然“行业寒冬论”在业内盛行,船公司却依然互相攀比着买船。

  “早在2005年就有人提出行业寒冬要到了。因为船公司的新船纷纷下水,集装箱运力忽然扩张,甚至导致了运费一度下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预测,2007年全球集装箱运载能力的增幅高达15%。

  “盛极而衰的道理谁都明白,但眼看着竞争对手都在买船,我们如果不行动,市场份额就会很快缩水。”中外运集装箱运输公司的某高层告诉记者。行业内甚至有“不买船就是等死,买船或许有一线生机”的说法。

  储备运力,借力整合

  相对于同行,中海似乎更显乐观。中海集运的内部人士预测,在2009年之前集装箱市场都不会回落。

  “从理论上来说,船体越大,单箱成本就越少,有利于船公司达成规模效应。”上述中海人士提醒记者,船公司下订单时都有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据悉,这些大型集装箱船多会投入在远东-欧洲、美国等几条干线上,而这些航线目前的赢利状况都非常好。

  “以欧洲线为例,它的价格已经从去年的1000美元/标箱,一路飙升到现在的2500美元,涨了近三倍。”上述人士兴奋地搓着手。

  目前,欧洲航线是航运巨头竞争最密集的一条黄金线,马士基、MSC(地中海航运)、中远等巨头都齐聚一堂。船公司都不约而同地扩张运力,订购大型集装箱船。竞争的态势愈演愈烈。

  业内人士分析,除了抢占市场份额外,中海订购大型集装箱的深意还在于巩固行业地位。

  自从国资委抛出“行业前三甲”的提法之后,中海就开动了脑筋。有行内说法称,今年1月份中海曾经向国资委提出申请,希望整合以内贸干散货运输为主的长航集团。但最终长航选择了中外运。

  知情人士透露,中海还提出中远主攻干散货运输,中海主营集装箱运输的方案。“中海的理由是,中远的散杂货业务已经在全球排名第一,而中海80%以上的业务都是集装箱运输。”“但这显然是异想天开,中远绝对不会轻易放弃集装箱这块

蛋糕。”

  中远的策略是集装箱、码头、干散货、物流等业务齐头并进,中海更依赖于集装箱运输一枝独秀。但在集装箱市场,无论是价格还是服务,中远和中海都相差无几。

  但中海人士告诉记者,相比“老大哥”中远,中海的优势在于灵活的市场策略。“举例来说,中远青睐与客户签订长期运价的协议,但中海则把这部分客户控制在一定比例,根据市场情况灵活的决定销售政策。”

  中海的这种策略已经让它多次受益。“今年7月1日国家执行

出口退税政策时,出口企业都希望赶在政策前出口货物,船公司的舱位屡屡爆舱。但由于很多船公司签订的是长期协议,只能按照协议约定的运价来收钱,所以并没有捞到金,反而是中海有很多空船和舱位,让它赚了一笔。”知情人士称。

  显然,为了秉持灵活的市场策略,中海必须购买集装箱船储备充足的运力。此外,中海的人士告诉记者,今后的航运竞争中舱位合作将成为主流,因为船公司不可能覆盖所有航线,互换舱位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网络,提高销售。“但舱位互换的前提,是我们要有舱位可换,并且是有吸引力的航线舱位。”上述人士表示,“这也是中海不遗余力地买大船,投入欧洲、美国线的另一个原因。”

  “中海希望借助这次整合巩固行业地位,甚至赶超老对手中远。”业内人士如是总结。

中国经营报记者:柴莹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